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3.1 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对保证预应力结构构件的抗裂性能及承载力至关重要,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6.3.2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2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油质类隔离剂可能沾污预应力筋,严重影响粘结力,并且会污染混凝土表面,影响装修工程质量,故应避免。
6.3.3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3 预应力筋若遇电火花损伤,容易在张拉阶段脆断,故应避免。施工时应避免将预应力筋作为电焊的一极。受电火花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一 般 项 目
6.3.4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并非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3.4 预应力筋常采用无齿锯或机械切断机切割。当采用电弧切割时,电弧可能损伤高强度钢丝、钢绞线,引起预应力筋拉断,故应禁止采用。对同一束中各要钢丝下料长度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规定,仅适用于钢丝束两端均采用镦头锚具的情况,目的是为了保证同一束中各要钢丝的预加力均匀一致。本章中,对规定抽样检查项目,应在全数观察的基础上,对重要部位和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进行抽样检查。
6.3.5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应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说明:6.3.5 预应力筋的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对可靠地建立预应力非常重要。本条规定了挤压锚、压花锚、镦头锚的制作质量要求。本条对镦头锚制作质量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检测钢丝的可镦性,故规定按钢丝的进场批量检查。
6.3.6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开头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 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