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3)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五 、评价
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原来的猜测对吗?
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会错?
最后,通过各小组的学生陈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设法来证明自己的结论,从而得出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性质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
接下来,教师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跟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知识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情景的能力:
活动一 为迎接“城市运动会”,学校接到一项任务,为大会编织一批彩花。大队部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五(1)中队。中队第一天派了6位少先队员,结果共做了92朵彩花,第二天派了8位少先队员,结果共做了106朵彩花。到了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天,大会突然要求学校再补充250朵彩花,并在一天内完成。你认为派多少个少先队员来完成此任务较为合适?为什么?
活动二 下面是两个小组的英语朗诵成绩,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来判断这两
活动三 现在你将第一小组的第6号的同学去掉,这时你再用原来的方法进行成绩好坏的判断,并进行一些比较。你的结论和发现还是原来的一样吗? 活动四 下面是一份某公司的月工资报表。如果公司让你到劳务市场去招聘一名职员,请你依据这个报表,设计一句既不带有欺骗性却有能吸引大家愿意
观察者拿了本案例的“跟进活动”中的第一个问题,进入了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不同的五个班级,在每次课后都随机地选取五个学生进行测试,时间限制在2分钟,结果是,在这25个样本中,问题解决的准确率不足30%,而错误率则要高达72%,其中问题表征的错误人数达16人,占64%,计算错误2人,占8%。
通过访谈进一步发现,不能将问题与已经习得的知识建立联系的人数有11人,其余的学生是不能理解问题“你认为派多少个少先队员来完成此任务较为合适?为什么?”的意义。其中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观察者:你想想,刚才在课内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 生:平均数的知识。
观察者:那你认为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 生:(犹豫)好像不能?
下一篇:卫星电视节目参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