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完美版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23 寓言两则
教材简析:
《寓言两则》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的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常用来表示自谦。《邯郸学步》比喻机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学习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三是通过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难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
1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的名字?(指名说)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今天这两则寓言是通过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这两则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字音。同桌之间互相自学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
(1)8个会认字中,“彻”字读翘舌音。“械”“xiè”字不要读成“jiè”。
(2)10个会写字中,重点指导“滥——监”,“竽——芋”,“编——偏”,“腔——控”,“混——昆”,“彻——切”,“械——戒”,“模——摸”的区别。
(3)指导书写重点字。(课件出示)
“彻”、“械”
(“彻”字的第五笔是竖提,不小心就容易写成了“土”字,再来看看“械”字跟“绒”
字的区别,一个是“戒”,一个是“戎”。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几个字。)
5、读词语:(课件出示)
“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学步:学走路。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优雅:本文指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再默读课文,想想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说说这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滥竽充数》讲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乐队里,齐湣王继位后,他因混不下去而偷偷地逃走的事。
《邯郸学步》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结果,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了寓言大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五、作业布置
1、比一比,再组词。
2
滥()竽()宣()超()编()
监()芋()旦()起()偏()
腔()混()彻()械()模()
控()棍()切()戒()摸()
2、读拼音,写词语。
Làn yú chōng shù gāo chāo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