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疲劳与康复(3)

时间:2025-04-15

脑卒中后疲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6月第12卷第6期ChinJRehabilTheoryPractice,Jun.2006,Vol.12,No.6

493

断可由于睡眠过度、不眠症或睡眠异常呼吸引起。对出现疲劳的患者,应调查睡眠的呼吸型式、数量、质量。对于已出现的睡眠异常,如睡眠性呼吸暂停或其他形式的睡眠异常呼吸,多导睡眠描记法评估和治疗是有益的,尤其对睡眠性呼吸暂停和脑卒中合并出现的患者[13,14,16]。对其他患者,建议夜间使用催眠药治疗[15]。

2.3非药物治疗 改善睡眠和尽可能减少睡眠紊乱对缓解疲劳是有益的[23]。一些患者已经发现,按日程表进行规律的小睡和一定时段的休息是有益的[13]。对一些人而言,小睡是一个负面的概念,与衰老、虚弱和疾病相联系。因此要使最持怀疑论的患者确信小睡是缓解疲劳的治疗方法,是与恢复青春活力和补给能量相联系的。但患者应该谨慎,要意识到过度休息和不运动的潜在危害。

减少运动或不活动经常是全身性疾病或脑卒中引起的感觉缺失和失衡的一部分。这种不活动可导致疲劳增加和加剧身体的去适应性作用。另外,当患者出现疲劳时,其家人或陪护人员往往会对他说不必担心并令其休息[20]。为了减轻疲劳,患者自己往往会避免疲劳性活动,忽略了休息与运动之间的适当平衡。虽然在开始对患者而言运动似乎是违反直觉的,但实践表明,运动对MS疲劳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并且可以适用于脑卒中患者[16]。应评估患者的体能,并由理疗师制订精确的运动计划,以确定能获得最大益处和使有害作用最小化的运动负荷。无论增加的肢体运动量有多少,都能有益于改善不运动的习惯、去适应性作用和疲劳[14,16]。

一些被作业治疗师采用的方法可使疲劳对生活质量(quali tyoflife,QOL)参数和日常生活任务的影响尽可能减小[13 15,21,22]。患者和其护理人员应坚持每天对疲劳的体验和其特点进行详细记录,这些信息可用来判定疲劳发生的模式和触发机制。对于正在经历疲劳问题的患者,应该鼓励他们重新制订日常活动的时间,以尽可能减小日常活动的有害作用[5]。当疲劳在其最低值时需要将适当的运动列入时间表,而疲劳指数开始增高时将适当的休息列入时间表。将日常琐事和其他需要完成的工作委托给其他的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可减少患者的负担,这是防止发生疲劳的方法之一。此外,应搁置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应用节约劳动力的装置。

生活改变的结果可导致应激,因此脑卒中后长期残疾是产生应激的主要因素[4,15]。心理疗法的介入,如认知 行为疗法、分组疗法或应激处理技巧已经用于治疗某些患者的疲劳。另外,应教授患者减轻应激反应或放松的技术[14]。其他的技术如催眠、引导意向或分散注意力等,也被证明在减少应激缓解疲劳的治疗中是有效的。

对PoSF患者、其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关的

[5]

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怎样识别非正常疲劳及其可能的原因、相关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同疲劳的有效疗法等。有关疲劳的教育已经在癌症和艾滋病患者中尝试推广[13,14,21,22]。但是,对脑卒中患者的教育内容应该是特别制订的。应使患者意识到疲劳是一个真正存在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症状,这一点很重要。使患者、其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认识到疲劳是疾病的一个真实的症状,这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16]。还需要使患者明确的是,面对疲劳不应只是忍耐,以上的治疗策略可以减轻或缓解疲劳[21]。

综上所述,PoSF是复杂的症状,其存在是独立的,虽然可以与抑郁伴发且可能通过抑郁加重并有典型的慢性的和独立性的特点,但与抑郁无关。疲劳可能是疾病的最主要症状之一;疲劳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或残疾程度无必然联系。虽然大量的致病因素已经确定,但是其潜在的

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有关PoSF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因素的研究需要在诊断、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影响效果、相关因素等领域更好地阐述。PoSF的治疗往往借鉴治疗其他疲劳患者的方法,药理学和非药物疗法已经在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人群中应用并取得成功,但是在随机临床试验基础上的疗效证据十分有限,而且这些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是否有益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PoSF的方法是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而作为深入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一个评估疲劳的标准和有潜力的治疗策略。[参考文献]

[1]AaronsonLS,TeelCS,CassmeyerV,etal.Definingandmeasuring

fatigue[J].ImageJNursScholarship,1999,31:45 50.

[2]MorleyW,JacksonK,MeadGE.Post strokefatigue:animportant

yetneglectedsymptom[J].AgeAgeing,2005,34(3):313.

[3]StaubF,BogousslavskyJ.Post strokedepressionorfatigue?[J].

EurNeurol,2001,45:3 5.

[4]StaubF,BogousslavskyJ.Fatigueafterstroke:amajorbutneglec

tedissue[J].CerebrovascDis,2001,12:75 81.

[5]MichaelK.Fatigueandstroke[J].RehabilNurs,2002,27:89 94,

103.

[6]InglesJL,EskesGA,PhillipsSJ.Fatigueafterstroke[J].Arch

PhysMedRehabil,1999,80:173 178.

[7]vanderWerfSP,vanderBroekHL,AntenHW,etal.Experience

ofseverefatiguelongafterstrokeanditsrelationtodepressivesymptomsanddiseasecharacteristics[J].EurNeurol,2001,45:28 33.

[8]StaubF,AnnoniJM,BogousslavskyJ.Fatigueafterstroke:apilot

study[J].CerebrovascDis,2000,10:62.

[9]GladerEL,StegmayrB,AsplundK.Poststroke …… 此处隐藏:228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脑卒中后疲劳与康复(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