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听课笔记记录(2)
时间:2025-04-25
时间:2025-04-25
再次,教学设计好。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俞老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而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顺德泰安小学 五年级下册 《丰碑》
1、 直接入题——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 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 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 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伤心,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 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 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 丰碑
舍己为人
7、 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老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面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虚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这个词用在这里不适合。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间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深入分析。
优点:一、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读书的重要性。
二、板书很新颖。“舍己为人”的底座竖起“永垂不朽”,形象直观,耐人寻味。
顺德容桂中学 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1、 听交响乐录音《命运》,导出新课
2、 模拟情景,学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及其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
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
四人帮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组:用ppt展示有关贝多芬的图片,介绍贝多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第九交响曲》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而且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员很好!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n 不愿意跟别人接触
n 不爱干净
n 不耐烦
清风日报:《多愁善感的贝多芬》
黑色地带报:《自强不息的贝多芬》
百分百报社:《把健康的耳朵还给贝多芬吧》
终点在望报社总编:《意志与理想》
梦想蓝天报:《对贝多芬的感想》
n 执著
n 热爱音乐
n 伟大、坚强
n 奉献
头号种子报社:《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马报社:《过于沉迷音乐的贝多芬》
3、 小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到什么?
4、 师生交流:这种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是否有好处?
评析: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综合性学习示范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员之间合作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班上展示,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堂课就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很巧妙。模拟各大报社采访贝多芬的情景,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陆续展开各小组的汇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演欲很强,和积极参与课堂。
从情景一讨论贝多芬到情景二走进贝多芬的世界, …… 此处隐藏:11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