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6篇)(七年级数学教案有理数加法任老师)(3)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
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教材中例4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重点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1、复2、习提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2、播放动画《西游记》场景,配数学诗.
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
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
请一名学生解释诗歌大意:孙悟空顺风去查妖精的行踪,仅用4分钟就飞跃千里.逆风返回时4分钟走了600里,问风速是多少?
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悟空行走速度为x里/分,风速为y里/分,则
你会解这个方程组吗?引例生动活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愉悦地获得数学知识.
探究新知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级里交流解法.
解法一:①+②,消去y,得8x=1600
∴x=200,代人①,得y=50
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法二:①-②,消去x。以下略.
解法三:整体代入.由①得:4x=1000-4y,代入②,消去x.
同理,也可消去y.
解法四:化简原方程组为,再利用加减消元,或代入消元均可.
反思:试着从各个角度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学间相互交流)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当方程组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是1或一个方程的常数项为零时,用代入法较方便;当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或成整倍数时,用加减法较方便.
练习1: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更适合它的解法.你会怎样解呢?(第1,2小题完成后再出示第3小题.)
(1)
(2)
(3)
第1小题用代入法,第2小题用加减法,都很明确,第3小题有争议.全班分成两部分.1、2大组用代入法做,3、4大组用加减法做.比较两解法的简便程度.
反思:当方程组中任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不是1,且不成倍数关系时,一般经过变形利用加减法会使解法更简单.尝试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择优意识。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它的解,但根据题目形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减少弯路,加快速度使解题过程简洁提高正确率.
实际应用教材第109页例4.
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工作2小时收割小麦
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工作5小时收割小麦8公顷,问: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分析:
问题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吗?
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5台小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3.6
3台大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2台小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8
问题3.怎么表示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呢?
设1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x公顷,则
2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_公顷,
2台大收割机2小时收割小麦_公顷.
现在你能列出方程了吗?
解后反思:应用题中,如何化解较复杂数量关系?
练习2:教科书第111页练习第3题应用题.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8、做题:教科书112页习题8.2第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