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仰卧起坐说课稿(精选15篇)(小学三年级仰卧起坐标准表)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现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才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这篇课文通过描述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读为本,以读促进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谁来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2、(出示杨梅挂图)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杨梅)
3、你吃过杨梅吗?谁来说说杨梅是什么样子的?
4、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我联系了实际生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 “我”的故乡在什么地方?
② 故乡的杨梅有什么特点?
……
3、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我”的故乡在哪里呢?(江南)
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这个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它既介绍了杨梅的产地,又点明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这种写法叫“开门见山”.
(四) 学期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过渡:杨梅那么可爱,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杨梅的特点?
(这一环节,我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重点部分。)
2、自由读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组长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组长汇报:这段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形状)
③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⑴对比两句话。
A: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⑵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6、感情朗读
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五自然段(颜色方面,作者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果汁的颜色。)
②汇报第六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了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五)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了解杨梅结果的时间
(1)杨梅那么可爱,你们想吃吗?你知道什么时候盛产的杨梅最多吗?齐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杨梅结果很多?
2、认识杨梅树,学习第二自然段。
(1)杨梅又好看又好吃,那它怎样生长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你觉得这段中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重点理解“贪婪”、“吮吸”“甘露”“狭长”等词语。)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六) 总结写法,课后拓展。
1、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让学生自由说)
A生:因为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
B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
C生:因为作者能按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
…… 此处隐藏:136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