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学案设计合集(全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电(2)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B.怎样理解第三节中连用的三个“别”字?
C.第七、八两节诗都写了春雨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其中的“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D.怎样理解“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这句诗?
E.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F.阅读诗的副标题,体会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简要总结。
四、效果测评
赏析郑愁予诗歌《北峰上》
北 峰 上
归家的路上,野百合站着
谷间,虹搁着
风吹动
一枝枝的野百合便走上软软的虹桥
便跟着我,闪着她们好看的腰
而我邻舍的顽童是太多了
星星般的抬走一个黄昏
且扶着百合当玉杯
而那新酿的露酒是凉死人的。
1.找出作者所描绘的主题意象。
2.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野百合?
3.顽童“星星般的抬走一个黄昏”与描写野百合有什么关系?
4.通过对野百合的描绘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五.课堂小结
围绕诗歌的意象作结:
意象,简单的说,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
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实现。
六、作业布置
完成《榜样学案》本课作业。
七、课后反思
语文学案设计 (总第5课时)
星星变奏曲 备课时间:
-- 江河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珍惜美好的生活。
4.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理解其含义。
学习重难点:
诗中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查找资料,了解朦胧诗的有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创设情景
静谧的夜空中,那一颗颗闪烁的明星,自古以来引出人们无数的遐想。在《天上的街市》中,著名诗人郭沫若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对牛郎织女自由来往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诗人江河的《星星变奏曲》,看作者赋予了星星什么样的含义,体会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朗读 :
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齐读、分组读、指名朗读等形式。
3.出示预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预设问题:
A.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可望?
B.两节小诗在结构和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C.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D.诗人用“柔软的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E.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找出来,并理解其中一句的含义。
F“寂寞的燃烧”是什么意思?
4.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简要作结。
三、效果测评
1.给加点字注音
静谧( ) 凝望( ) 安慰( ) 遥远( ) 颤动( ) 萤火( )闪烁( ) 朦胧( ) 覆盖( )寂寞( ) 僵硬( )疲倦( )
2.词语解释
凝望: 颤动:
僵硬: 静谧:
憧憬: 劫难:
朦胧: 浪漫:
3.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景,探究下列问题:
A.诗人用“柔软的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B.“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C.“闪闪烁烁”和“朦朦胧胧”原来都是形容视觉上的感受,这里为什么用来形容声音和花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
四、课堂小结
关于朦胧诗: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它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样性。
五、作业布置
完成《榜样学案》本课练习。
六、教后反思:
语文学案设计 (总第6课时)
外国诗两首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特点。
2.学习分析写景诗的意境及特点。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学习重点:
如何欣赏写景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蝈蝈与蛐蛐》--济慈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2.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