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2)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傅嘉德:首先是阅读,对!
黄厚江:这个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言和文结合的过程,我要补充这一点,什么意思呢,你学会读文言文了,你必须对言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像今天我们那个钱老师《岳阳楼记》,我就非常欣赏,她那后面一块赏读,其实让学生会读的过程,文也在中间。文有文气,方老师是专家,文有文气,你感受到这个文就是文气,你感受到这个文气就是一种语感,你感受到范仲淹的,胸襟抱负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同时也可以看到是文章的内容,就是这两者就融合到位了,所以很多老师他有顾虑,他说我重视了文以后,这个“言”将来以后怎么考试呢,方老师我给你讲一个例子,我在山东上过一次课,因为我没串讲,一下课以后一个老师就找我,他讲的非常清楚,我们要交流嘛,对话嘛,他然后就说了,王老师我觉得你课上得不错,但是我觉得你这样上课,学生经不住考试。他然后就说了,如果不用串讲,学生学文言文将一无所得。这是他的原话,所以我觉得这个话我们就可以讨论了,反映了很多老师的一个普通心理。
傅嘉德:现在很多老师上文言文,他觉得上的最好上的办法就是串讲,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这是最好上的一种办法。
徐思源:就是每一个字词都落实了。
傅嘉德:对,他不管学生看得懂看不懂,他就从头到尾讲一遍,这个办法是最好办的,其实你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完全把学生放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你自己在那儿发挥,其实这是不对的。
方智范;其实根本上学生还不是阅读的主体。
傅嘉德:对。
方智范:他是一个被灌输的对象。
黄厚江:我还可以把这个话退到最底线,然后我跟他交流,我说你串讲一定就经得住考吗?我不串讲一定经不住考吗?我说很难说,他说为什么?后来我就讲了一些道理,我说串讲不可一概否定,偶尔串一次,有些文本串一串也是有道理的,学生也有收获的。但是从整体上讲,我是不提倡串讲的,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我觉得串讲,除了傅老师刚才强调一个主要问题,串讲就是学生不是学习主体。我跟有些老师讲的,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喜欢我们文言文,不要怪学生,就是从初一开始,老师的串讲把文言文的魅力已经讲得没有了,是吧?
傅嘉德:对。
黄厚江:把学生的兴趣讲得没有了。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讨论的问题,比如第一个教学的浪费,所以跟那几个老师讨论的时候,就是我不谈大道理,我讨论两个,一串讲是教学浪费最大的教学,我听了很多课,我就问一些老师,我说您串讲,您能讲多少内容我注释没有的,你说你能说多少,很多老师串讲讲的内容,还是注释的重复,既然是注释的重复,为什么不让他看呢,我们老师说,你叫他看他课后不看呀,我说课前不看你让他课内看,他说课内看有什么效果呢,他觉得他讲了,学生记了有效果,学生自己看没有效果,我觉得这个不成立的。
傅嘉德:其实我们并不反对老师讲,就是老师讲应该讲到关键的地方,就是学生看不懂的,书上注释没有的,那个时候真正出现障碍了,那个时候老师应该讲的。而学生看得懂的,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
方智范:上午钱虹老师上的《岳阳楼记》,上到那个“其喜洋洋者矣”,她就讲到“洋洋”这个词,书上教材没有做出判断,但是“洋洋”这个词,跟理解整段的文意,作者的感情有非常直接的关联,这时候钱老师就点破了,这个我说就点到位了。
傅嘉德:老师应该在这个时候讲,否则的话从头至尾讲就不行。现在出现一个很怪的现象,我们到学校去听课,看学生的书,学生的书上文言文那一部分密密麻麻的,我就看他们记些什么东西呢?翻译,把一句话的翻译记下来了。老师在上面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了。但是真正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他倒没记。那么这个学习的效果,我们就要打问号了。
主持人:实际上刚才黄老师讲到的那位老师说的,他说为了让他(学生)有所获,因此用了串讲。因为用了串讲,所以好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强调一个字字落实。字字落实这句话,好像以前对学习文言文,也有这样提法,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当中也碰到,好多老师就是字字落实了以后,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文言文的语法就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语法是不是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教。像今天上午的那个《狼》那篇文章里有好多的词语,比如说词性活用呀,一词多意呀,那么是不是应该作为一个重点,就是反复的让学生牢记,比如说《狼》中“其一犬坐于前”,这个“犬”在这里名词做状语,是不是要了解得那么清楚,还是知道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像狗一样”?
方智范:我说一下,因为刚才那个黄老师讲“言”、“文”关系,既有理性的梳理,同时后面又联系了我们上午的那个教学案例,说的很好的。我这里想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就说怎么对待文言文的语法教学?我觉得关键在于你是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你理性的语法知识教学的语言材料,还是你是把它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作为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它是有生命的整体,那么 …… 此处隐藏:15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