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第 3 页共7 页
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5.A 6.D第5题,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A项正确,C项错误;Ⅱ区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Ⅳ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热岛效应弱,D 项错误。第6题,保护耕地和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B、C 项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项错误;卫星城规模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
“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与年均住房供给面积的比值。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自2018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城市中,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相对稳定的是()
A.北京B.大同
C.保定D.鄂尔多斯
8.鄂尔多斯未来五年住房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干燥多风B.劳动人口外迁
C.生态环境恶化D.经济转型缓慢
9.研究住房供需匹配度的主要目的是()
A.估算城市未来住房供应面积
B.预测城市未来住房建设收益
C.衡量城市未来居民购买能力
D.确定城市未来土地开发方向
解析:7.C8.D9.A第7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住房供需匹配度”的含义。
上一篇:大金空调故障代码
下一篇:乐山师院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