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说课稿(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文。(让学生采用以前运用的读书方法)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朗读生字词,并口头解释有关词语。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沧海桑田 浑然一体 赞誉 萧瑟
2、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
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语言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学生交流。 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五)延伸拓展
1、眼睁睁的看着美景消失多么残忍啊,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 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与同学讨论,看看谁说的措施既可实行又有价值。(先小组讨论,造发言,教师及时点评。
2、“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月牙泉有干枯之势。”“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看到这些句子,我的心一阵阵巨痛。与其亡羊后再补牢,哪如现在就动手!同学们,让我们找找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点评围绕: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措施,一旦有人违反应严罚严惩。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觉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学生应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生可能会提及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师应给予适当反驳,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条件,消耗人力、财力过多,植树造林所需水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应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
(六)小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七)布置作业
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八)板书设计
仙湖----------------消失-------------------警示
(绿洲、胡杨林) (A、改变河道 保护地球
B、人口激增 人人有责
C、四 盲)
下一篇: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