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资中筠(3)

时间:2025-04-29

然而文革时,资中筠和中国无数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被赶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开始更多地思考与怀疑,在她已经做好长期当农民的心理准备时,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外文干部上调,资中筠回到了北京,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负责对美工作,参加了尼克松访华以及随后陆续访华的美国人的接待工作,包括参众两院领导人访华团。封闭的国家开始慢慢地与世界接触,1975年邓小平的复出更让知识分子们看到了希望,一年后邓小平再次被打倒,人们在失望之余却进一步摆脱了个人迷信。

1979年1月,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和人们习惯的说法“改革开放”不同,资中筠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开放改革”,因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开放改革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也是在1979年,资中筠第一次访问了美国。1980年,她决心退出送往迎来的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在她的要求下,先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开始专业从事美国研究。后来又在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的邀请下,应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三年之后担任了所长。

她珍视“独立”二字,只希望能以独立学人的身份立于世,她告诉笔者,“所以1991年我就坚决辞去所长的职务,因为在所长的岗位上,有很多不自由。不是行政上的不自由,而是你必须说你不想说的话,或者是去贯彻你不赞成的指令。于是我下决心: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我要自由。”

对自由的追求越来越渗透进她的思想,而让这位睿智的老者现在忧虑的,也正是目前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缺乏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

访谈知识分子为何丧失了自信

问:上世纪50年代,无数知识分子被“改造”过来了,包括许多大知识分子。到底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或是出于功利的考虑?

答:从外部讲,当时那种压倒性的大气势没法抗拒;从历史讲,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位的追求就是国家富强,共产党诉诸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毛泽东一句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几乎打动了所有的人。大家认为,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共产党能够使得中国强大起来。在这种前提下,党说我们需要改造,我们就诚心诚意接受改造。因为广大劳动人民是那么苦,是他们养活了我们,让我们享受优越的生活,所以我们都有一种原罪感,而且越来越自卑,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

著名学者资中筠(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