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发展与展望(7)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32
建筑科学
第29卷
大。
4)新型的针对不同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设备开发不够完善。
虽然现在政府在大力提倡地源热泵,但是地源热泵相关设备、材料、施工各个环节是不是达到要求,作为开发商,并没有任何部门和任何给过他们明确的说法,而且因为地源热泵的基础投资相较传统的空调系统要高很多,一旦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开发商就会陷入“投了钱最后没落个好”的窘境。所以如何加强相关产品的检测、认证认可,从而给使用者信心,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地源热泵系统需与具体相匹配,然后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对应的设备也至关重要,目前设备声场还不够具体化。
5)不同类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针对性较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及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而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又包括与太阳能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及与冰蓄冷结合的地源热泵系统等,如此多的地源热泵系统类型,缺乏相对应的有效的运行策略。
6)地源热泵系统施工工艺不够规范,成套设备集成化不高,同时具体施工过程机械化程度较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针对回灌打孔技术,国内能真正掌握回灌等先进的设计、施工核心技术的人并不多,而涉足这项工作的人目前却没有门槛。比如打孔,任何一个打井队自己就可以干,但他们不会考虑回灌,更不去考虑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对地下水温会不会带来变化等问题。施工过程机械化不高,规范化不强从而导致后续运行及环境问题。现在各个省市的很多水文地质部门也在加强这方面的监测,监测回灌以后排水侧的温度对整个地区地下水质有没有影响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回灌问题不能解决,像德国和荷兰在地下水回灌技术上就是世界领先的。
7)地源热泵设计规范性较差。
地源热泵系统的全年供冷供热性能与经济性强烈依赖于建筑的冷、热负荷计算,设备选用,和地下埋管或水井设计计算与施工。精心设计与精心施工的工程和粗制滥造的工程,无论在性能上、在初投资上、还是运行费用上、及使用寿命上都会有巨大的差别。标准规范是技术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对地源
万方数据
热泵系统建设进行指导的规范只有《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及2009修订版,此规范全面的涵盖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相关方面,但随着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应该组织暖通空调、水文地质、环境保护、自动控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该规范加快修订和补充,有效地指导行业发展。同时建议对于地源热泵工程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结合其各自情况建立相应的实施细则。
6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建筑节能的不断重视,地源热泵这项技术必将引起政府更高层次的重视,地源热泵的使用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总量持续增长,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热源类型不断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价格逐渐降低,为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不断增加。总体而言,地源热泵系统发展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1)由于地下水的严格管控,地下水源热泵数量逐渐减少,而土壤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及工业余热等热泵系统数量逐渐增加。
2)地源热泵系统数量稳步发展,但更注重其运行效果,从而实现从数量到效果的跨越。
3)新型地源热泵系统出现。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型换热器以及室外机组的研发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能效及运行效果。
4)国际间合作不断增强,通过不断吸取国际领先新技术,促使我国地源热泵的健康发展。
5)针对地源热泵系统更专业的设计、施工、运行的公司相继出现。
7
结束语
目前,世界各国都比以往更加关注能源、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可能多的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必须加大节能力度,所以地源热泵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地源热泵系统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而且经过示范和时间,确认了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节能环保、自然资源再利用、舒适安全、性能稳定、清洁、使用灵活等很多优点。为了改变能源结构形式,实现能源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地源热泵系统势在必行。
上一篇:电子教务作业跟踪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下一篇: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