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概论 01(概述)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第1章 电力市场概述
1.1 电力市场化原因
1.电力工业规模经济性饱和。在20世纪的上半叶,电力系统充分显示了规模经济性的优越性。随着电力系统中大容量、高参数、高效发电机组的出现,及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电力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生产成本不断降低。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展使得电力部门提供较低的电价和较高的系统可靠性,一个广大地区的垄断性电力工业几乎成了它的天然属性。到1960年以后,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电力工业的规模经济性已经逐渐饱和,建造更大的发电机组不再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输电网络规模的简单扩展不能继续保持需求的增长。
2.高度垄断的负面影响:非生产性成本的增加;由于电价受到管制,政府要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国有企业的腐败、低效;排斥竞争,使消费者利益集体受损;独家地位并控制市场,消费者无选择;靠提价而非提高效率来改善企业的收益等等。几种大型的垄断行业如电信、电力、铁路。
3.电力市场化有利因素:(1)技术因素: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能源多样性,如太阳能、天然气、石油等;(2)减少用户投诉;(3)电价逐年下降。
在20世纪下半叶,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放松对电力工业垄断的管制,进行纵向或横向的解捆,实施电力工业重组,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其目的在于打破垄断、引入公平竞争和改善经济效率,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横向解捆:将传统集总式的电力工业分解为可以按市场要素和规则平等竞争并可获利的独立法人实体。
纵向解捆:发电、输电、配电和销售分离为竞争性的独立实体,形成电力市场中的另一类的竞争主体。
1.2实行电力市场的目的及原则
1.2.1 实行电力市场的目的:
(1)打破垄断。垄断经营模式使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电力企业无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概念模糊,无活力。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性发展。
(2)降低电价,使用户和全社会受益。
上一篇:CELL化生产概述
下一篇:反腐倡廉网评文章范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