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分析(2)

时间:2025-04-19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腹壁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涂片中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腺上皮和成簇的棱形间质细胞。

2结果

2.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2方法。14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切缘距肿块处2.0~3.0cm。术中发现病灶呈暗褐色,侵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及其前后鞘。无1例侵及腹膜,故手术均未进入腹腔。

2.3病理结果。术后标本病理均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临床诊断相符合。

2.4术后随访。5例患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内美通),2.5mg,2次/周,连用3个月。9例未服药,随访近1年,均无复发。

3讨论

3.1发病机制及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发病机制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1]。镜下病检可见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体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2]。14例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故可用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解释。有研究证明,不同子宫内膜的种植能力各不同,依次为:月经前期>间歇期>分泌期>经后期>早期妊娠>晚期妊娠[3]。以下因素均可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①剖宫产或剖宫手术时盲目追求快捷、简单,动作粗暴,没保护好切口;②全层缝合子宫切口,缝合子宫的针、可吸收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