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
发布时间:2021-06-12
发布时间:2021-06-12
关于中国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是一个完全的局外人,既不在教育管理系统中,也不在教育前线中,甚或都不在教育的体验中。但是,作为一个关心教育系统及其变更的公众,我深刻怀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甘阳教授这套带有强烈自力更生意味的教育系统改革。
当然,甘阳教授不是一个教育本土化的原教旨主义者,他在2003年批评北大改革方案时曾经设想北大的聘用标准:“第一,主要面向国内博士;第二,在聘任留美博士时,主要聘用那些专门研究西学的人 第三,一般情况下不聘用那些作中国研究的留美博士。”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对于甘阳这种反西方教育的自力更生系统怀有畏惧。
我,作为一个公众,对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与甘阳教授截然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我亦自信有许多人都与我有着共同的愿望。
其一是我们的大学是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的教育机构。我认为这乃是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基本要素。这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当然有着全套的机制来保证。他们的经费来源不全部来自国家的拨款,他们的管理机构是独立于行政系统的,他们的校长不由政府任命,他们的教师不必接受国家课题,他们的教授对自己的研究负责,他们的学生拥有健全的心智 学校的管理系统于是从行政系统中脱离开来,校长和学校的行政官员们乃是对学校的长远负责而不是对政府机关负责。于是学校的长期利益得以保证,他们不必拼命扩招而是必须守持学校的纯洁;教授们迸发研究活力;学生们脱离开中国革命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束缚,寻找自我的兴趣与职业。
甘阳教授显然忘记了这样的一个命题。中国大学的教师聘用方向,并不由或者不完全由校长们决定,而是由教育管理系统所制定的规划来进行。211,985的天方夜谭,不就是如此出来的吗?
其二是我们的大学必须培养学生的灵魂与精神。我们今天所有的大学,从第一流的北大清华复旦,到其后不在几个计划之内的小学校,都不过是职业培训学校而已。在专业划分上无限细致,在人文精神与社会意识培养上全然缺乏。我们多数人几乎从未读过什么经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我们不关心这个世界上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变动;我们也没有培养高贵而善意的精神,无论是中国的乡绅伦理还是国外的绅士精神。对于延续人类最重要的人文气质,大学任由学生凭借本能去探索,自生自灭。甘阳教授在这一点是有着充分认识的,他所提倡的通识教育,恰恰是在这方面用力。不过,他也承认,中国10年来的努力,归于颗粒无收。
其三是大学的教育成果需与社会的需求相对应。这里面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大学作为社会的知识集散地,应为社会提供社会发展的解释和方向,这涉及到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作为;另外一层意思是毕业的学生应能够适应与提升社会发展的当下水平。在《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一书中,作者维塞写道:“(大学)应该再三谨慎地保证,其博学人士的研究致力于促进人民的共同福利;它应该以高效率的方式组织其事务,以便让任何碰巧走进校园的实业家或议员感到放心;它应该成为主要的不是获取抽象乐趣的地方——用于唱歌和喝彩、用于俱乐部生活的仪式和‘恰当’的演讲;它应该是一个铜管乐队奏起轻松而有感染力的乐曲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轻轻低合着节拍跺脚的地方。”意思也就是说,大学应当成为社会总体制度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游离其外。
其四才是大学是否在整个国家乃至国际的教育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万众来朝,成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