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超值
(教学参考资料)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
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中女神的椭圆形的面庞,简单的发髻、平平额头、笔直的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娴静、端庄、凝重的神情。
雕像中女神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雕像中女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了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
古希腊人崇尚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魄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关于“残缺美”。
断臂的维纳斯一出土,就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的赞誉。19世纪一些顶尖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极口赞美它。比如,罗丹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这是神品中之神品! 这是中正和平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
2.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只能是双手
作者认为,只有失去的是双手,才能唤起大家的丰富的想像,雕像也从而获得无穷的生命;失去其他任何部分,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在假设中作出判断。但是,从一些事实来看,作者的话失之于武断。
●有关资料
一、爱和美的永恒象征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时期”的作品,作者生平不详。这个雕像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和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成年。其美丽无与伦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取材有关她的传说故事,在雕刻、绘画中更为常见,许多歌颂和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往往以维纳斯命名。而最为人们所熟悉、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尊《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
这尊雕像首先是由希腊米洛斯岛上的一个叫约尔哥斯的农民发现的,并由此得名。1820年4月8日,约尔哥斯在整地时无意中挖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断块。他随即报告当时法国驻该岛的领事。经过一番周折,这座雕像终于被法国买下,运到巴黎,献给国王路易十八。于是《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便成为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辟专室陈列。
约尔哥斯挖掘出这座雕像时,雕像断裂成几个部分:上半身、下半身、发髻的下垂部分、右腰部的断块、刻着铭文的台座,以及拿苹果的手臂断片。由于手臂断片技艺粗俗,很快被鉴定不属于这尊雕像的原物,明显是后人的复制品。这说明雕像很早就已失去双臂。雕像断去的双臂原来究竟如何,一直是雕刻史上的一个谜。许多专家提出过各种假设,试图恢复雕像的原来面貌,但都归于失败,都未能取得令人信服和满意的效果。围绕所缺两臂的争论,最有意思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一说左手拿苹果,右手抓住围布;二说维纳斯的双手拿着胜利花环;三说右手拿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四说维纳斯准备入浴,右手抓住似乎要滑落的围布,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之礼仪差异
下一篇:美国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