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原材料采购与使用的成本控制(2)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适应消费者需求,生产质优、量多、服务好、成本低、价格适中产品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职能,也是现代企业谋求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代品,对偶然需要的C类物资不单独采购,而以B、A类物资替代,或以C类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材料替代,如用甲苯代替香蕉水作有机溶剂等。
二、影响原材料使用成本的因素控制
1.库存量
理想的企业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中,本身不需要库存而采取“零库存”,通过签订适当的合约来约束供应商,满足自己的原材料需求,但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无法预料的风险,因此,必须按照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过程中原材料的库存量,防止不必要的超储积压或资金沉淀。
2.余废料
如前所述,原材料采购是成批量的,但生产过程中材料使用是按一定尺寸、一定数量颌用的,这样,就产生了整料未用完的余料。此外,由于某个部件报废导致整台产品报废产生了可用的废料,通过余料套材或废料改用可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
3.存贷计价
企业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在实行稳健的会计原则时,经常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强调税收利益时,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要正确考核经营成果,尤其考虑到经济效益指标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不能单独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应分类采用各种计价方法,真实核算材料成本。
4.信息相关性
由于存在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和收集手段的局限等问题,企业决策者和财务核算人员往往得到的是滞后的信息。比如贵金属市场价格起伏波动,由于信息滞后经常造成对价格审计的偏差,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配合,将成本信息在丧失其对决策的影响之前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以便在最有利的时机进行采购与使用,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小结
降低企业成本水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管理创新。工业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与使用成本控制上确实还存在很大的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多部门的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方法,达到对原材料采购与使用的合理控制。
2012年12月
L陆
上一篇:2021年中学生科技论文
下一篇: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