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卷#期$%%"年&%月微生物学报!"#$%&"’()&(*(+&"$,&-&"$’()*!"+,-(./01(*#$%%"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青雷呈祥赵旭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上海
$%%!"")
!"#$"%&&#’(#)%*+),"(%*-,’.&/#012,3-4)#*#**+&%3.5%"/.5.&6.#0.)/
A@:BCD;BC
E/;F@/BCG;:BC
A@:(HI
$%%!"",;3,($)
(!"#$%&’"(&)*+,-%).,)/)01,2-3))/)*4,*"2-,"(-"5,678$(9(,:"%5,&1,23$(03$,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JKLF,M;CL,N,:O,OP.Q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65$%4($%%")%#6%53&6%#
细菌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了各临床科室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条件致病感染菌具有耐药性,难以治疗,尤为棘手。表皮葡萄球菌(2&$#31/)-)--75"#,8"%’,8,5)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来,随多种插管、透析技术、人工心瓣膜、人工关节和人工晶体等医疗材料的广泛应用,人口老年化及免疫低下人群的出现等,生物膜感染上升为医院细菌感染的前!位,并且感染后果日趋严重。表皮葡萄球菌作为存在于健康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并不致病,但可伴随“异物”(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等)进入人体,并通过粘附形成生物膜(L;(R;)9),入侵血循环而致败血症等。在生物膜中的细菌不仅耐抗生素还可耐抗体的杀菌作用,危害性严重。因此,近年来有关细菌生物膜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特点、形成过程、形成生物膜所需相关因子及生物膜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作了综述。
7生物膜的特点
(&42$年)首先认识到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其在多聚物表面定植有关。后来,L:?P-(B和S/BB?
(T)?,(,:)?G)中形成生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表皮葡萄球菌在导管表面定植,多层细菌嵌于多糖6蛋白复合物
[&,$]物膜。生物膜中水份含量可高达42U,除了水和细菌外,生物膜还可含有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
物、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细菌裂解产物等。因此,生物膜中存在各种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肽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生物膜多细胞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细菌K1J、O1J、初始附着、生物膜发展和成熟等阶段,生物膜细菌在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
8生物膜形成过程及相关因子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由细菌表面疏水性蛋白或多糖粘附素对生物材料
介导,相互聚集,的初始附着,随后细菌主要通过多糖胞间粘附素(S()?P:,,@:0;V/;B-/0,/))I):0:V@/P;B,SNJ)形成生物膜。897
表皮葡萄球菌初始附着(!"./,"4,22,*-/%’2)
即细菌直接或与宿主体内的基质蛋白等因子作用间接附着在生物细菌初始附着(S0;9:0?:--:,@9/B-)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
作者简介:张青(&4556),男,江苏淮阴人,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遗传学及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7/):356$&6
869:;):<=43&>?:@((*,(95#5!$3%3;
收稿日期:$%%$6&&6&3,修回日期:$%%"6%#6$5
上一篇:漫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