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2)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关于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
上培养起来的核心价值观是否是一回事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价值观不就等同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了吗?
关于什么是价值观,目前国内哲学界比较权威的理解是: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具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好坏、利弊、得失、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神圣与世俗等的观念,是人们特有的关于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约束性规范。一般来讲,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它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的或能够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
当然,弄清上述概念是必要的,但在笔者看来,当前要澄清“学校核心价值观”,难点恐怕不在于对上述概念的阐释上,而在于对“学校”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杜威早年在谈到“什么是学校”的时候,曾经明确地说:“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再展开一点说,“学校主要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是指学校这种培养人的社会组织所应当遵守的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学校核心价值观从性质上说不是一种个体的核心价值观,而是一种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激励、维系和约束的并不是学校中哪一个个体或哪一类个体的行为,而是学校中所有成员的行为,是对学校中所有成员行为的期待、要求和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学校目标(目的或使命)或学校目标的一部分,而是实现诸多学校目标必须遵循的若干价值原则。它也不同于学生应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而是学校在实现学生预期发展目标中应该反复应用和始终坚守的价值原则。不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与践行反过来也确实会影响到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有可能成为学生所终身奉行的价值原则。这是由学校环境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决定的。例如:如果某一所学校将平等、公正和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么生活在这个学校环境中的学生就很可能通过耳濡目染、榜样学习、生活实践等各种途径,感受、认识、珍视并自觉形成平等公正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品质。
二、制约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与其他社会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样,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全体师生员工自主选择的结果,带有主观性的烙印,反映了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理想、教育追求和行动原则。不过,尽管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但是其形成过程也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直接制约。全面认识这些客观性的制约因素,是形成正确的、反映时代精神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
制约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首要因素就是学校的组织特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公共社会机构,在人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这是学校组织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其他一些社会组织如家庭等虽然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教育意义,也发挥一定的教育功能,但是它们从根本性质上说并不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家庭中,父母尽管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和一定的教育常识,但是他们大都不能独自完成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多方面的教育任务。而且,从教育的价值立场上说,家庭中实施的教育与公共学校中实施的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家长基本上是从子女个人的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教育问题的,学校则不仅要考虑一个个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要考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