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复习(7)

时间:2025-07-09

2、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质:EMP和PPP的场所

线粒体:TCA和生物氧化的场所

3、呼吸作用的两个阶段

1)呼吸底物氧化分解: (底物分解)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

乙醛酸循环、乙醇酸途径等

2)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能量转换) 电子通过传递与氧结合生成ATP

4、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的意义

底物氧化降解的多样性

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生理意义:适应多变的环境。

5、呼吸链的主要途径

呼吸链至少有六条,其中最主要的是NADH和FADH 两条电子传递链,其次还有抗氰呼链。 呼吸链组成:NADH(P),黄素蛋白(FMN和FAD),铁硫蛋白( Fe-S蛋白) ,泛醌(UQ),细胞色素类(Cyt)。UQ是一个唯一的非蛋白组分,它是脂溶性物质,可在膜内自由扩散,

6、末端氧化酶类的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指将底物上脱下的电子直接传给O2,使其活化,并形成水或H2O2的酶类。 .细胞色素氧化酶(线粒体)——NADH和FADH电子传递链末端的酶

.交替氧化酶(线粒体)——抗氰呼吸末端的氧化酶

.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E

.乙醇酸氧化E

.黄素氧化酶

7、呼吸作用的指标

1)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

2)呼吸商( RQ ,又称呼吸系数)

RQ = 1,糖作为呼吸底物。

RQ < 1,脂肪或蛋白质做为呼吸底物。

RQ > 1,有机酸做为呼吸底物。

8、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1)种子的形成、贮藏与呼吸作用

2)果实、块根、块茎的贮藏与呼吸作用

3)作物栽培与呼吸作用

4)作物抗病与呼吸作用

呼吸跃变: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呼吸速率突然升高,然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第六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重点: 同化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方向; 源库概念、分配规律、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 形成关系及调控。

1、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1)短距离运输:共质体、质外体和交替

2)长距离运输:通过输导系统的运输

研究方法: 环割实验、蚜虫吻刺实验、同位素示踪。主要运输系统:韧皮部的筛管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复习(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