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复习(4)

时间:2025-07-09

1、植物体内的元素约有:70多种

2、必需元素标准:必需性、专一性、直接性。

确定方法:溶液培养法

3、必需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组成成分、调节者、起电化学作用

4、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

被动吸收: 离子顺化学势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

跨膜转运,不消耗能量

主动吸收: 利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而逆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

胞饮作用:通过膜的内折而将附于膜上的物质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

选择性地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

主动吸收的特点: (1)消耗代谢能; (2)有选择性; (3)逆浓度梯度

5、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区域性:根尖部位,主要在根毛区

2)吸水与吸肥之间的关系:既相关又独立(吸水主要是被动,吸肥主要是主动)

3)吸收矿质具有选择性: 生理酸性盐:如(NH4)2SO4,根系吸收NH4+>SO42-, 使根

H+和SO42-增多,pH降低。

生理碱性盐:NaNO3和Ca(NO3)2,OH-增加,pH升高

生理中性盐:NH4NO3, pH变化小。

6、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

. 单盐毒害: 将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

.离子对抗或离子颉颃: 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单盐毒害被减轻或消除的现象。

7、离子进入根系内部的方式: 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

8、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离子被吸附在根细胞表面:交换吸附

2)根表面吸附的离子进入根部内部: 可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进入根内部。

9、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土壤温度—高温低温均抑制

土壤通气状况—O2充足,有利吸收

土壤溶液浓度—越高吸收越快,但有极限

土壤溶液的pH(最适pH为5.5-6.5):影响细胞蛋白质的带电性,影响矿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如Br、I对Cl有竞争

相互促进:如P可促进N、K的吸收

10、根外营养: 植物地上部分对矿物质的吸收,又称叶面施肥或根外施肥。( P94)

11、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可再利用元素:能够参与矿质离子循环利用的元素。

可再利用元素优先分配至代谢旺盛的部位。如:N、P、K、Mg

特点:缺素症首先发生在老叶

不可再利用元素:不能够参与矿质离子循环利用的元素。

不可再利用元素被分配至植物所需部位后即被固定。如:Ca、Fe、S、Mn、B . 特点:缺素症首先发生在嫩叶

12、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复习(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