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中国古代建筑居住文化(2)

时间:2025-07-07

居以及木制的结构比起来自然比较高大所以《释名释宫室》“宫,穹也,尾见于垣上,穹隆然也。”之后又有“高”《说文》:“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甲骨文

从字形上看像楼阁层叠的形状上部像斜顶的屋宇,又像建筑的主体和顶部,下部为建筑的土垒和基座,中间的“口”则为上下中间的窗户或门,“高”为原始先民由穴居发展到具有“屋顶、墙身、基座”三段式建筑的形式的真实描绘。再到后来建筑的形式又有所改进就出现了“堂”《说文》:“堂,殿也,从土,尚声。。”《太平御览》::“卷一七五引,殿,堂之大者也。”段注“此字本义未见,假借为宫殿字。”《说文》把堂定义为形声字,其实也可以从会意字方面对他作出解释,“从土,从尚。”尚的金文像夯土台之形。可见“堂”为建筑在高台上,较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从上面这些字形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的形式的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居住条件的改进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居住的环境和条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在自己居住条件改善之后就想到了为自己的祖先以及自己去世后准备一切包括居住的房屋,所以人们就又为了自己以后的精神的归宿建造一些建筑来供奉祖先的灵魂,这种精神上的归宿感也可以从汉字的形

体中找出蛛丝马迹。如“宗”其甲骨文为“从宀从示。作冬切。” “宀”的甲骨文为房屋的侧视图,以示房屋,示为祭祀先祖的神主牌位。《说文》:“宗,尊祖庙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示象神主,宀象宗庙,宗即藏主之地。”可见宗的本义为祖庙。别处还有“亯”其甲骨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献也。从高省,曰象进熟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凡亯之属皆从亯。 ,篆文亯。许两切。又,普庚切。又,许庚切。开始指有基础的房屋,同时也可以从他的甲骨文中看出,他的底部像高高的基座,顶部像屋顶,中间部分像四周的墙体,这种居室即为人故去的阴宅。这类为供奉祖先所建的建筑类型从汉字看来还有“坛”、“祠”,“场”,这些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居所而非真正居住的居所。

结语:通过上述关于古代建筑形式和居住方式的阐述,我们可以从汉字的结构中对这种发展的历程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探秘先祖的精神的世界。首先这种文化的兴盛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我们的先祖才有了从穴居走上地上,之后更是兴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其次是文化心理观念的变革,以提供精神上的归宿。

参考文献:韩伟著,《汉字字形文化论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12月第一版 李景生著,《汉字与上古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李土生著《汉字与汉字文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汉典网/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建筑居住文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