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下的中国养老环境现状与展望(3)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养老金缺口,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当期缺口,即当期养老金指出与养老金收入的差额;一个是全口径缺口,是预计到若干年后制度转轨完成,这期间累计养老金缺口总额。
2002年以来,中国养老金当期缺口每年一直徘徊在500亿~600亿元人民币。据《北大商业评论》测算,全国基本养老金收入的15%~20%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辽宁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现行政策不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将在2016年后真正突显出来;在2035~2040年达到高峰,每年将产生1000亿元的“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高峰时将累计达到8000亿~10000亿元,2050年回落至4000亿元。而据亚洲发展银行统计,目前中国养老金的资金短缺已达62亿美元,到2033年,将升至533亿美元。
在全口径方面,按照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预测,今后20多年养老基金缺口累计为1.8万亿元左右,平均每年约700亿元。2004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出的数字,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近1/4。
(二)农村正式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性加大
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核心型家庭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非正式的家庭养老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但到目前为止,基本养老保险还只在部分富裕的农村地区建立起来,在许多贫困地区,正式的养老保险还只是一片空白。正式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于提高。
(三)对医疗资源、公共服务的需求加大
首先,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增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而目前,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的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