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下的中国养老环境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中国当下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一、 中国老龄化问题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中国老龄化问题现状
中国2000年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2000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0.2%,65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7.1%。2000~2007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总人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龄化。200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13亿,占人口总量的8.5%。从2006年到2015年,国家养老金储备开始逐步减少(人口红利期有一定的积累)。预计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将达到25%以上。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生育率持续低下的情况下,老龄化比例预计将稳定在35%左右。2015年以后,随着更大规模的退休潮来临,养老体系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之后,养老金危机将逐步升级并在2015年达到顶峰。据人口学家推测,2030年前后有可能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拐点,届时,中国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龄化问题加剧。研究指出,2030年时,不管对个人还是对集体可能都是难熬的。医疗资源、社会公共服务短缺,特别是承载了那么多老年人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会很吃力,让整个城市的运转都迟缓下来。205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约为4.3亿。我国在养老金、医疗保障、长期照料等方面的准备和供给还不充分,还没有能力应对如此迅速的老龄化进程。
(二)加剧中国老龄化的因素
人口平均寿命随之增长。在我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人口平均寿命逐年提高。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1.4岁,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相比,增长了将近一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延长了人口平均寿命,使得中国人口组成由“婴儿潮”逐步迈向“银发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看死亡率一直在5.52%0~6.36%0的较低水平之间波动。中国婴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