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不要虚设对象_马少华(2)

发布时间:2021-06-11

专栏

NEWS&WRITING

·200909

少华随笔

即“基于太少或Generalization),

不典型的样本得出对一个类别的整体结论”。④

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任何一个人群都会有不同的观点。针对一个群体发出整体的批评,试图在公众中建立对一个特定人群整体的怀疑,往往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正的。这既是一个评论策略问题,也是一个评论伦理问题。因为,它可能使公众彻底拒绝来自那一个群体的信息和表达。这对于公众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当然是不利的。

注释:

年7月8日,中国江西网。

同一个对象,然后才能指责其“前后矛盾”的。

虚设并不存在的批评对象,在逻辑上可能属于“稻草人谬误”,即“某一立场加大歪曲或过分简化或曲解原意,以此来反驳

③该立场”;而不适当地扩大批评

②周祯祥、胡泽洪主编:《逻

辑导论:理性思维的模式、方法及其评价》,第115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美]布鲁克·摩尔、理查德·

帕克著,余飞、谢友倩译:《批判的思考》,第204页,东方出版社

对象,不仅无端增大了自己论证的难度和责任,对他人也是不公正的。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上针对这个问题留言说:“你站在群体外看另一个群体,那么整个群体就仿佛只是一个个体而已。”这话有一定道理。它反映出的正是:作者并没有针对一个群体内部不同个体的观点进行细致观察,就对整体做出“轻率概括”(Hasty

2007年版。

④EdwardS.Inch,BarbarrwWarnick,CRITICALTHINKINGANDCOMMUNICATION:TheuseofReasoninArgument,fourthedition,AllynandBacon.2002,p215.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①http://star.news.sohu.com/20090708/n265062631shtml,2009

“叹为观止”不可滥用

赵丕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聘问,看到舜时乐舞《韶箾》时,赞叹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看到这里就足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后来就用“叹观止矣”或“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清]钱冰《履园丛话石钟山》:“余生平所历佳山·水,若江宁之燕子矶,镇江之金、焦两山……皆不足奇,得此(指石钟山)而叹观止矣。”徐迟《牡丹》:“她不仅把包厢中那些迷恋她的野心家征服了,便是后厅、楼座、阁楼那些后排听众,他们是真正爱好戏剧艺术的,也莫不叹为观止。”

从这条成语的出处和古今典型用例来看,“叹为观止”无疑是

褒义成语,只能用来赞叹事物好到极点,而不能批评事物坏到极点。遗憾的是现在有人却把它错误地用于贬义。请看例子:

视线,当初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太多的程序违法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9日)

说成功令人叹为观止则可,说失败令人叹为观止就不对了。无视道德和法律我行我素,显然是不妥的,骗子团伙的行径更是已经触犯刑律,怎么能赞叹它们好到极点呢?也许有人说作者是想耍个俏皮,说句反话,那至少也应该给成语加上引号,不能径直使用,何况聂树斌冤案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欲哭无泪,对于这样严肃的话题,难道作者还有闲情逸致说俏皮话吗?这种不顾成语固有的感情色彩而随意使用的做法亟须纠正。

①在世人眼中,人们不仅会

把美国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功联系起来,也会想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失败。(中青在线,2009年3月

2日)

②小说里的黄依依却在生

活和爱情问题上我行我素,无视道德和法律,大胆另类得令人叹为观止。(学习时报,2009年1月

20日)

③经过审讯,警方揭开了一

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骗子团伙的真面目。(扬子晚报,2009年1月14日)

④随着聂树斌案重回公众的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64

批评不要虚设对象_马少华(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