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软件模式初探_姚立新梁宏涛(2)
时间:2025-04-27
时间:2025-04-27
Software Development 软件开发
业、学校、学生与教师四方共赢的方式,具有同类高校的借鉴性。但在合作初期,需要教师具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需要学校为敏捷开发合作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学生要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否则合作互赢的敏捷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很大的实践难度。
图2 敏捷开发人才培养过程图
参考文献
[1]杨芙清.浅论软件技术发展[J].电子学
报,2002.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M].北京:
,2009.
.[J].长
(自然科学版),2008..敏捷开发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
[D].电子科技大学,2009.
戴哲明,顺卿,王敬平. 基于J2EE架构
的敏捷开发平台[J].计算机工程,2008.[6]张嘉路等译.敏捷建模:极限编程和统一
图过程的有效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1 基于敏捷开发软件人才培养
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9]”。2008年以来青岛工学院根据企业需要,主动与企业结合进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了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青岛工学院借助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优势与企业密切结合,2008年和2013年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首先考察周边行业内的企业人才需求,借助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青岛海尔软件,以及青岛市软件园软件企业30多家合作的天然优势,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路线,一方面把软件企业内的专家
习(一年级)、技术实习(暑期实习)、毕业2.2 就敏捷开发与企业的合作
软件企业有着对优质的敏捷开发技术人员的需求,青岛工学院在软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抓住这一关键点,开展了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学生在校园学习的同时与企业能够多次交流,并通过参加外包项目和科研,以及企业实习,学习到企业的第三方敏捷开发辅助工具,对就业和教师成果转化都有提高,达到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共赢的效果。
[7]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
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
[8]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
委员会[N].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5.
[9]梁宏涛.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作者简介
姚立新,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梁宏涛,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与并行计算。
作者单位
青岛工学院 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
3 结语
敏捷开发方法作为软件工程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为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出一条可行的方向,成为企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