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现状分析(2)

时间:2025-04-22

案的设计中。另一种属于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企业真正参与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当中,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进行职业化岗位实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四、“工学结合”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各个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三项:(一)“工学结合”培养目标不明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但是,很多院校在推进“工学结合”改革时都还没有搞清楚培养目标。而目前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大批量的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所以很多院校都是想法设法联系到企业后再安排学生去实习,而此时是否达到了“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却不得而知。(二)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如果校企合作仅仅局限于较为浅层次的合作的话,对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没有益处的。目前,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大都依赖个人关系,因此校企间关系相对比较松散,稳定性较差。这种合作的关系很可能随时终止。(三)培养方案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服务的既然是物流企业,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是院校的培养目标,而就物流专业培养方案而言,应该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若学校和企业之间会对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管理方式及评价标准等未达成共识,那么在此期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会存在很大争议,不利于学生和企业的发展。五、“工学结合”实施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高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已经给出,但是高职院校很少有专门成立课题组来研究该项政策的,到底什么是“工学结合”?怎么去实施?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出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在院校进行实践前并没有弄清楚,才会导致实施这么多年大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还处于很浅层次。(二)教师队伍构成的影响

目前,教师多半属于“学院派”理论上很精通,但对企业的实践操作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师队伍,必然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三)教材不能与时俱进

现在高职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对于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还比较少,有很多院校已经在尝试使用自己编写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教材,但是这样的实践不过几年的时间,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出版的这类教材还大都没有将工作流程将清晰,这样的教材也会影响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掌握,企业兼职教师拿着这样的教材也不知道如何教学。

参考文献:

[1]何伟,骆丽红.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设计——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1:226.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现状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