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现状分析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现状分析 作者:陈艳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通过高职教育应实施“工学结合”模式为基础,剖析了目前这种模式在各高校中的实施状况,并针对现状试图从政策理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三方面剖析了原因。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物流管理;现状分析一、前言
“工学结合”方法是把学习和工作任务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将学校理论教育和工作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计划当中。这种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二、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一)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的政策是高等教育的指示标,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中提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至此,全国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始争先恐后地探索“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二)高职教育目标使然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得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在毕业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这样的教育目标可看出,单纯的理论教育并不适合高职教育,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也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入技能的培训,将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即是“工学结合”教育方法的内涵,所以有必要实施。(三)物流企业的要求
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物流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操的企业,它拥有大量的一线作业人员,但是物流企业现在最缺的是既懂得实际操作又懂得理论的作业人员。本科院校很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重任就落在了高职院校的身上,为了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也必要需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行“工学结合”模式。三、“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现状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在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自身的情况,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过程中,普遍认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成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多家兄弟院校的走访,都于企业开展了合作,但是大都还处于较浅层次的合作。
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仍旧是以学校为主,企业起配合作用。这样的模式下,校企间的关系很松散,企业介入没动力,因此,“工学结合”的效果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也有部分院校校企合作进入的较为深入,一种是学校聘请企业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但企业并不过多涉及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