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调整(4)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既保证了与实验稿在理念上的一致性,又鼓励教师在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这一先进教学途径的同时,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问: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
答:第一个挑战是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深入理解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价值、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同时,挑战还来自于课程理念与多年形成的教学常规与行为的冲突。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质。目前还有不少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不高,给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带来了困难,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影响。为此,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出发,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个挑战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要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进一步推进所关注的重点。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
第四个挑战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如大班教学、学生差异、教材适应度,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和考试评价的局限等。
问:从总的来看,此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有哪些新突破?
答:突破一:强调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人文性是指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突破二:英语课程开设要注重教育公平。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有一段话重点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区师资条件、环境条件不均衡的现象,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明确提出不同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其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
突破三:进一步为学生“减负”。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一些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减负”:一是词汇量的降低,二是课题的压缩,这里“课题”指的就是学习内容。
突破四:增加案例,增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在课标修订征求意见中,有些教师向我们提出,应使课标既能在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上指引一线教师,又能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建议通过一些好的教学案例来说明课标倡导的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现的。所以,在这次课标修订稿中,我们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来自教学实践,很多都是我们的专家在一线听课时收集并加以升华提高,并最终设计出来的。
突破五:关于“任务型教学法”。我们强调外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以实践为主。尤其是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上,而不是刚一接触外语就讲授大量的如语法等语言理论。在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对这一理念叙述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和容量上做了哪些调整?
上一篇:第八章 表单2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家长会语文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