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沉积和电镀

时间:2025-07-12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材料表面工程

(第五章)

李辉材料学院 328 室 010-6739 6168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第五章:表面工程技术5.1 电镀,化学镀 5.2 热喷涂 5.3 堆焊 5.4 高能束表面改性 5.5 气相沉积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气相沉积技术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表面技术,它利用 气相在各种材料或制品的表面进行沉积,制备单层或多 第七章 气相沉积技术 层薄膜,使材料或制品获得所需的各种优异性能。这项技术早期也被称为“干镀”,主要分 PVD 和 CVD : 物理气相沉积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 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负偏压

反应性气体 CH4

靶plasma

基片

基片

物理 气相沉积

化学 气相沉积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CVD vs PVD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e resulting step profile of the

deposited film. A PVD film deposits straight down onto the surface. A CVD film deposits evenly on all surfaces at the same timeFilm Growth with CVD PVD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19世纪末,德国的Erlwein等利用CVD,在氢气的参与下,用挥发性的金属 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在白炽灯丝上形成TiC。

后来Arkel和Moers等又分别报道了在灯丝上用CVD制取高熔点碳化物工艺 试验的研究结果,直到1945年,CVD方法制备TiC的研究仍限于实验室,因 为当时人们认为该工艺反应温度高,镀层脆性大,易于开裂。1952年联邦德国金属公司冶金实验室发现在1000℃下,在铸铁表面也能得到 粘结很好的TiC镀层,从1954年起,他们又在模具表面也得到了致密、光滑、 粘结力良好的 TiC 镀层,井随之取得了联邦德国、美国、法国、瑞典及日本 等国的专利。 1966年联邦德国的克鲁伯公司申请得到镀硬质合金层的专利,约在同时,瑞 典的山特维克公司也开始了 TiC 镀层硬质合金的研究,并于1967年获得成功 。从1968-1969年,联邦德国和瑞典的 TiC 镀层刀片已先后投放世界市场。 到1970年,美国、日本、英国等硬质合金制造商也相继开始了镀层刀片的研 究与生产,美国TFS公司与联邦德国研制的 TiN 镀层刀片也相继问世。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到60年代末,CVD制备 TiC 及 TiN 硬膜技术已逐渐走向成 熟大规模用于镀层硬质合金刀片以及Cr12系列模具钢。目前 在发达国家中,刀片的 70%一80% 是带镀层使用的。 CVD的主要缺点是沉积温度高(900-1200℃),超过了许多 工模具的常规热处理

温度,因此镀覆之后还需进行二次热处 理,不仅引起基材的变形与开裂,也使镀层的性能下降。 大多数精密刀具都是高速钢制造的,这些刀具制造复杂,价 格昂贵,消耗贵金属,迫切需要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推动了 物理气相沉积(PVD)硬膜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在 1963年D.M.Mattox 提出了离子镀技术,并于 1967年取得 了美国专利。

时隔两年,美国的 IBM 公司研制出射频溅射法,这两种技术与 蒸镀构成了 PVD 的三大系列。在这之后,又推出了磁控溅射离子镀、活性反应离子镀、集团 束离子镀等,与此同时,溅射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先后 出现了二极、三极、磁控和射频溅射等技术。

1972年美国加州大学 Bunshan 发明了活性反应蒸镀技术,1973 年前苏联又推出了多弧离子镀;与此同时,日本的村山洋一发 明了射频离子镀。一年之后。日本的小宫泽治将空心阴极放电 技术用于离子镀形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空心阴极离子镀。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20世纪70年代,PVD 技术的崛起与 CVD 技术的提高,使得表面镀层 技术进人了全面的发展。在 PVD 技术发展的同时,中温CVD、低温 CVD和低压CVD也相继问世,目的在于降低沉积温度,减小界面脆性 相,降低反应气体用量,实现自动控制,提高镀层质量。 20世纪80年代气相沉积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PVD 沉积技术进一步完善 并扩大应用范围. 1978年,Hazle,Wood和 Iondnis 首次报道了用等离子激活气相化学 沉积(简称 PCVD)技术沉积 TiC ,发现沉积温度可降至500℃,其 特点是将辉光放电的物理过程和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因而具有PVD 的低温性和CVD的绕镀性和易于调整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性能,它有可 能取代适合PVD和CVD工艺的某些镀膜范围。 1980年Archer利用PCVD技术的沉积出TiC,TiN与 TiCN 镀层,随后 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多个小组都报道了PCVD沉积TiN 的研究结果。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UT

5.5.1 气相沉积概述80年代后期发展的新趋势是渗、镀结合的复合处理。常规镀层虽然硬 ,但由于基体软,重载下易变形,使镀层破碎。复合处理则在基体 中渗入碳、氮等可达数百微米厚,对表面薄膜(镀层)有足够的支 持强度。

渗入处理温度较高,为降低温度曾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注入可在 100℃以下进行,但缺点是层浅,时间长,设备价格高且为直线性 ,欲多方位注入则生产率很低,因此离子注入长期未能得到生产应 用。 80年代以来发展的离 …… 此处隐藏:37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气相沉积和电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