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态度及动因分析——(2)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第3期
谭涛等: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态度及动因分析
95
年人口占全国总人15的8.87%。1o。预计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3%左右¨。,而且每5个老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的
老人。而第五次全国人151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的未婚者占老年人口的1.6%;丧偶者
占到30.6%,较高的丧偶率使得婚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一定改变旧o。老龄化、高龄化、婚姻结构变化的问题给我国养老安排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
面对严峻的养老现状,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养
老方式更加令人担忧:首先,在竞争H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子女尊老、爱老的观念不断淡化,代际
距离不断拉大Ho;同时“4—2—1”家庭结构逐渐形成,在经济、时问以及精力方面,养老问题都给子女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次,在老龄化、高龄化、婚姻结构变化等问题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养
老风险的影响下,老年人自身的力量变得越发薄
弱,自我养老变得越发困难。再次,我国的社会养老在指导理念、资源投入、机构设置、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社会这一重要支持力很大程度上处于缺位状态MJ。
本文从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老年人人手,探讨适应我国社会现状又符合城市老年人意愿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纵观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到:不同养老方式下的城市老年人在心理健
康、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性别№J、经济因素o7。、职业背景。81、家庭
功能阳]、年龄、健康、社会支持系统。1叫等因素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对养老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少有一个总体的框架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系统分析,也很少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本研究基于婚姻的视角,综合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养老理念以及家庭与社会特征来系统分析城市老年人对养老方式选
择的态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养老方式的
优化及相关政策的改善提供思路。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2000年南京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为8.42%,比1990年上升2.10个百分
点‘11]。到了2010年,这一比重与2000年相比,又上升了0.78个百分点…。随着南京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老龄、高龄人口增长迅速;同时普查资料显示南京城市老年人口的婚姻关系相对稳定,但丧偶率较高。不难看出,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养老形势严峻。
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地点选定在南京市城区,调查采用随机抽样与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以人户访谈式的问卷调查为主,在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下关区、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共9个区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共发
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5%。
(二)模型设定
本研究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In[等希当]=卢一i圣,展X。+占
,、/V一1、
n
(1)
因变量(y)设定为:经济供养支持力是否来自社会和是否与家人共同居住两个变量。把选择经济供养支持力是否来自社会作为一个因变量主
要是因为经济供养是养老方式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而选择是否与家人共同居住作为另一个因变量,是考虑到居住方式是养老方式的外在表
现形式,它可以反映老年人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关注点。Y=1表示经济供养支持力来自社会/选择和家人共同居住。自变量(置,i=1,…,凡)设定包含以下维度:个人特征(个人基本特征、个人资源特征、个人经济特征);家庭与社会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家庭与社会对老人的支持);对传统养老理念和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同度(表1)。
三、描述统计分析
(一)老年人对养老方式选择的态度
本研究对养老方式选择态度的测量,从情感
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人手:情感成分操作化为对
养老方式(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认
同度;行为倾向成分操作化为期望的养老支持力(经济供养支持力、生活照料支持力、精神慰藉支
持力)来源。
(1)情感成分方面:①四种婚姻状态下的大部分老年人对自我养老表现出比较乐观自信的态度,认为能够较好地实现老年生活的自理、自立、自强。②不同婚姻状态下的老年人都比较认同家庭养老,都基本赞成子女应当赡养父母,保证其晚
年生活;女性老人表现出更高的对家庭的依赖性。③由社会来分担养老责任在四种婚姻状态下的老
年人中获得了普遍认可;但离异(特别是离异女性)老年人对社会的依赖性相对较低。④对于居住方式,52.7%的丧偶者赞成和已婚子女共同居,
而未婚、已婚和离异者对此主要持否定态度(比
例分别是57.1%、40.4%、60.0%)。
上一篇:高速路广告位三方租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