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词——词类活用(选用)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词性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 词 的 活 用三 形 容 词 的 活 用 .
二 1、一般动词。 动 2、使动用法。 词 3、意动用法。 的 活 4、作状语。 用
1、名词。 2、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
.
1、名词。 2、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四 数 词 用 作 动 词
.
一.名词的活用条件: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能够、会、可能、可以、 得以、愿意、肯、要、想要、敢于、乐于、应该、 得(dei)、须得、犯得着、犯不着、理当、难 以、便于)、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 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 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
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 “芽”表示“发芽” 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
3.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 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
(过错——责备)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托辞——找借口) 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却 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鼓——击鼓)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同上) (树木——种植) 7.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 (衣服——穿上)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恶——归罪;归咎)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河水——游泳) 11.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南面——南飞)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南面——南行)
13.过秦论(《过秦论》)
(过失——指出过失) 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帝王——称帝称王) 15.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盟约——订立盟约) 16.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序列——排列) 1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册——造册登记)
1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路——取道) 19.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王——称王) 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道义——合乎道义) 21.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 (寿辰——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2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军队——驻扎) 23.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王——称王)
2.名词活用为使动2.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 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 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疆界——使……成为疆界)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
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 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 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翻译成“以……为……”或“认为…… 是……”或“把……当作……”。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把……当作边邑)
2.吾从而师之。
(《师说》) (老师——以……为老师) 3.耻学于师。 (《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4.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 老师——以……为老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羞耻——以……为羞耻)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镜子——以……为镜子)
4.名词作状语 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
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B.用名词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 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 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作、行 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东割膏腴之地。(《六国论》)
(东——向东)
5.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北——向北) 6.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东面——向东) 7.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西面——向西) 8.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东面——向东) 9.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西面——朝西) 10.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像……一样) 1.席卷天下。(《过秦论
》)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包包裹那样) 3.囊括四海。(《过秦论》)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