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想,音乐]中西音乐美学基本思想比较研究(2)

时间:2025-04-04

鲍姆嘉通提出美学(Aesthetics)这一名称的初衷,原本是想建立起一个与逻辑学和伦理学相并立的独立学科,但是由于没有摆脱理性主义的制约,最终只是把美学当成了一种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音乐美学领域中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大多数西方理论家认为,音乐的美、音乐的意义,是某种客观的、能够为理性认识所把握的东西,因此,音乐审美活动无非是一种以理性认识为最高目的,以逻辑思维为基本法则。虽然也意识到艺术思维有某些感性的、具象的特点,意识到音乐审美活动在表达和理解方面有其不同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特殊性,但是并没有认识到感性是艺术的真正本质。

相反,一再强调感性在认识活动中对理性的依赖性和附属地位西方音乐美学在哲学基础上一直采取崇尚理性而忽视感性的研究方式,仍然在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中制约着人们的理论视野。在当代西方音乐创作实践中,尚有相当一部分人将音乐视为数字的游戏的概念音乐、拼贴音乐、偶然音乐、微分音乐,他们试图用精确的推理、运算或完全随机的偶然组合来代替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写作过程中排除主体的感受,极力追求所谓客观性和偶然性。这些做法的结果是使得音乐脱离了听觉感受,彻底变为理性思考的对象,从而丧失了作为艺术存在的根本价值。这些现象正是理性至上的美学观念所带来的后果。

在西方人的文化传统中,音乐研究历来被视为一门科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音乐美学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曾不同程度地借鉴与接受了来自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西方学者便大多倾向于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在针对音乐艺术的美学思考中,科学思维所特有的逻辑方法和实证原则,在西方音乐美学中得到了普遍贯彻。

这使得音乐美学研究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采取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西方音乐美学的各种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接受经验实证和逻辑推论两方面的检验,从而形成系统的连贯。

西方音乐美学没有任何一个统一的、一成不变的主导思想和共同观点。或许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某种观点和思想会成为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主流,但是最终,这股主流注定被另外一种新的思潮所替代,而且常常否定原有主流思想的面貌。古希腊音乐美学中较为盛行的道德功利主义,恰恰是近现代自律论音乐美学所反对的观念;中世纪音乐美学中显著的禁欲主义倾向,又恰恰是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对立面;19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表情原则,在20世纪的形式论音乐美学中己成为批判的对象。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否定的过程。各种理论学说的建立,都以积极的扬弃传统思想为基点。对前人的理论宁肯怀疑,不肯盲从,批判大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这是西方音乐美学家所普遍尊崇的学术态度。正是这种态度,造就了西方音乐美学不拘一格、百家争鸣的局面。

3结语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人文学科,首先在西方文明中得以确立,这表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结束,西方音乐美学在其初始萌芽阶段经历了大约两千多年的漫漫历程虽然古希腊人在音乐美学问题上的研究己经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就,但直到文艺复兴运动之前,西方音乐美学的总体发展速度仍然是相当缓慢的。随着西

[美学,思想,音乐]中西音乐美学基本思想比较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