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第4章 酸碱与酸碱平衡4.1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一、酸碱理论:
1、S.Arrhenius 酸碱理论(经典酸碱理论)28岁的瑞典科学家S.Arrhenius于1887年提出。
2、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1923年由丹麦化学家Brø nsred(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Lowry(劳莱)提出。
3、酸碱电子理论1923年,由美国物理化学家Lewis提出,又称“Lewis”酸碱理 论。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1. 经典酸碱理论:
(1)酸 碱 定 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 合物称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 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2. 酸、碱质子理论(现代酸碱理论):(1)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H+(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 酸,凡能得到H+(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碱。 ∴酸—— H+给予体(Proton donor) 碱—— H+接受体(Proton acceptor)。
两性电解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的分子或离子,称为“两性电解质” (ampholyte)简称“两性物”。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酸碱举例酸 分子 HCl, H2SO4, H3PO4, H2O, NH3…离子 NH4+, HSO4-, H2PO4-, HPO42-…
碱 分子 H2O, NH3……
离子 OH-, HSO4-, H2PO4-, HPO42-
两性物 分子 H2O, NH3…
离子 OH-, HSO4-, H2PO4-, HPO42-… NH3 + H+ = NH4+ NH3 (l) = NH2-(l) + H+ (l)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理解质子酸碱理论:
酸碱共轭关系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的强度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2)酸碱共轭关系共轭酸conjugate acid
共轭碱conjugate base
+
H+
proton
这种酸及其共轭碱(碱及其共轭酸)相互转 变的反应就成为酸碱半反应。HCl H NH 4
Cl
H
NH OH
3
H 2O H H 3O
H
H 2O
酸强度↑,其共轭碱 (conjugate base)强 度↓。 在水溶液中,共轭酸 碱对的强度还可以定量 表示。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1. 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中性 分子及两性物质,有些物质既可作为酸, 也可作为碱。2. 酸和其释放质子后形成的质子碱形 成共轭酸碱对,如NH4+和NH3 及HA c和 Ac- 。 3. 质子酸酸性越强,共轭碱碱性越弱。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3)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传递
HCl NH 酸1
3
Cl
NH
4
碱2
碱1
酸2
(下标1、2表示不同的共轭酸碱对)
在水溶液、液氨溶液、苯溶液、气相反应均如此。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阿仑尼乌斯 电离学说”的酸碱电离,酸碱中和,盐的水解, 都可以归结为”质子传递反应”.
┌─H+ HAc + H2O = Ac- + H3O+ H3O+ + OH- = H2O + H2O H2O + Ac- = OH- + HAc 酸1 碱2 碱1 酸2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4)“区分效应”和“拉平效应”
1、同一溶剂中,酸碱的强弱由其本质决定
HCl H 2 O Cl 酸1 强酸 碱2 弱碱
H 3O 酸2
碱1 弱碱
强酸
HAc H 2 O Ac 酸1 弱酸 碱2 弱碱 碱1
H 3O 酸2
在左边2个“质子转移” 反应中,H2O均是弱
碱, 它把HCl、HAc酸性强 弱区分开来。因此, H2O是HCl、HAc酸性的 “区分试剂”。这种现 象,称为“区分效应”。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2、同一酸(或碱),在不同溶剂中可表现出不 同的酸性(或碱性)
例1,液氨中,HAc变为强酸: 而HCl也是强酸: HAc + NH3(l) = Ac- + NH4+ HCl + NH3(l) = Cl- + NH4+ 强酸 强碱 强酸 强碱
结果,NH3(l)把HAc和HCl的酸性“拉平” 。 原因是NH3(l)碱性强,它是HAc和HCl酸性的“拉 平试剂”。这种现象称为“拉平效应”。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例3:HAc是下列酸的区分试剂。
HClO
4
H 2 SO
4
HI HBr HCl HNO
3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5)酸碱质子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 (1)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2)把阿仑尼鸟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 解统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2、局限性 仍局限于有H+的体系,无H体系不适用, 例如:BF3, [AlF6]3-, [Fe(CN)6]3-, Ni(CO)4 …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3 .酸碱电子理论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1)酸碱定义 凡是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 子团称为 “碱”。;凡是可接受电子对的 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酸” 。 ∴酸——电子接受体(Electron acceptor) 碱——电子给予体(Electron donor)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布朗斯特酸碱概念的核心系于
分子或离子间的质子转移,显然无法对不涉及质子转移、但却具有酸 碱特征的反应做解释。这一不足在 布朗斯特概念提出的同年由美国化 学家路易斯提出的另一个更广的酸
碱概念所弥补,但后者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在化学界产生影响。
Lewis G N 美国物理化学家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1. 定义路 易 斯 酸 ( Lewis acid) 是 指 能 作 为 电 子 对 接 受 体 (Electron pair acceptor)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路 易 斯 碱 ( Lewis base) 则 指能 作 为 电子 对 给 予体 (Electron pair donor)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酸碱反应是电子对接受体与电子对给予体之间形成 配位共价键的反应。 2+NH3 C u 2+ + 4 [N H 3 ] NH3 Cu …… 此处隐藏:55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模式教学案例
下一篇:屠宰场十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