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人物新论(2)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第7卷第3期(2002) 黄涛梅: 巴黎圣母院 人物新论 Vol 7No.3(2002)的加西莫多,概括博学、知识、智慧之美的克洛德,概括形体之美的法比 [5],这人性的三个典型中,她也只能选择三个人中唯一没有对她付出真情的法比。从中也可看出她的爱情审美标准还只处于人的最初的感性状态,属于外观直觉审美,还未进入伦理道德审美,这也是她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爱情审美上的必然选择。从她下意识选择有裂口的无法给鲜花供给生命之水的光亮夺目的水晶瓶,而对粗糙平凡,但却能使花朵新鲜、芬芳的陶罐视而不见的表现中,就可形象地看出她这种外观直觉审美的缺陷。
爱丝美哈达是不幸的,但这决不仅仅是一两个克洛德、法比造成的,她作为自然人所与生俱来的人性缺陷,是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克洛德,她也已迷失在她那浅薄愚蠢的爱情之中,已丧失了人格的独立、尊严。就是没有法比,她也会遇到其他徒有其表,不可依靠的男子,她的生命历程仍将是一个布满荆棘的苦难历程。
二、 一个男人爱了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他的过错呵! [6]
100多年来,克洛德一直是一个遭人唾弃的人,虽也有同情之声但却被淹没在振振有词的谴责之中。他在雨果多层次多方位的对照系统中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参照物,加西莫多内美外丑,法比、甘果尔外美内丑,而克洛德从内心到外表都是丑恶的,他与真善美的化身爱丝美哈达形成强烈反差。但我读过 巴黎圣母院 之后,却感觉到他与爱丝美哈达、加西莫多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同一类人,他们是真诚而执著的,可悲的是这种 执著 对他们三人来说都变成了执拗,他们都把一份无望的爱情,当作生命中的至要在追求,在爱的锁链中,都宿命地走向毁灭。甘果尔和法比是他们的对立面,冷漠麻木、无心无肺。而人们却把克洛德当作书中最邪恶的人、罪魁祸首,这是一种误读,让我们重新审视克洛德吧。
雨果在书中把克洛德称作 善良的灵魂 [7],说他 并不是一个鄙野的人 [8],确实如此。在他很小时就被父母送到神学院作修士,在弥撒书和辞典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勤奋好学、禀赋极厚。父母死后,他成了襁褓中小弟弟唯一的亲人,承担起了家长的责任。他感受到一种甜蜜的、人的感情,知道了除了修道院和各种科学、艺术外,人还需要感情生活, 知道了没有温柔和爱的生命,仿佛一个枯燥无味的轮子,转动时就格格轧轧地响 [9];他便天真地以为有了这种爱,就足够充实一生了。他把这种浓烈的爱扩展到弃儿加西莫多身上,真可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于是收养了被那些 好心人 看作怪物准备烧死的畸形儿加西莫多。成年后的小弟弟懒惰、放荡、无知,使他非常失望,他的人性爱受到了阻碍和挫折,就更专心至力于科学。于是他越来越沉湎于智性生活之中,从此便越来越有了牧师的坚毅,学者的渊博,也越有了人的悲哀。他的人性爱深深封存于意识深处 潜意识中,受到已被宗教意识和封建观念扭曲的超我、自我的压抑,只有通过合乎宗教观念的方式转移或升华,如对小弟弟的溺爱对加西莫多父亲般的关爱,尤其是对科学、神学、艺术的钻研;或是强行压抑,那就是斋戒、祈祷、自虐以及修道院严格的灭欲制度。但是人性是无法彻底灭绝的,克洛德的内心深处 潜意识中,沸腾着汹涌澎湃的爱的海洋,正如作品中说的:
当人家堵住它一切出口时,是以怎样的疯狂潺 这种人类情感的海洋,着,沸腾着;怎样暴涨,怎样升腾,怎样泛滥,怎样刺入心底,怎样迸出内心的叹息,怎样使人狂乱,直到它冲破了它的堤岸、裂碎它的河床。 [11]爱丝美哈达像一束热烈的光焰穿透超我、自我设置的层层叠叠的封锁,直射他本我中汹涌澎湃的人性爱海洋,使它浊浪涛天,冲破了他理性的堤岸,裂碎了他人性的河床。
克洛德的人格是不健全的,是被扭曲的。从小的宗教教育,使他的超我严厉而充满谬误,远离自然、社会、人生的封闭式生活使他的自我残缺脆弱,而长期受压抑得不到合理渲泄的本我,又是那样出奇地强烈。在爱上爱丝美哈达后他的自我受到双重折磨的夹击,一面是来自本我的原始的洪水猛兽般强烈的爱欲的冲击,说 一个男人爱了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他的过错呵! ;一面是严厉、苛刻的超我的遣责,而产生的道德焦虑和自我惩罚,这就造成了人格的分裂,使他处于一种被撕裂的痛苦之中。从他对小弟弟无微不至的爱和对加西莫多的怜悯关爱中可看出克洛德的人性的潜力是非常强大的,同时从小的宗教生活又把他的伦理道德观扭曲变形,既专制又丑陋,这就使他对爱丝美哈达产生了一种既爱又恨的矛盾感情,本我的爱和超我的恨,这也就是克洛德残忍对待自己深爱的爱丝美达的深层心理原因。
下一篇:欧姆定律习题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