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相关性临床观察_文秀华(3)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126·
张仲景论体质的独特内容,多指各种宿疾留存日久,导致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受损而成的各种不同病
[6][6]
“湿家”理体质,如“汗家”“淋家”“亡血家”等。
[6][5]
“瘦人”张仲景还常用“平人”“强人”以及“老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1期
其体质辨识量上稳定性有所改善的颈动脉斑块患者,
表得分亦有明显下降,说明斑块有改善的,其体质同时也可得到改善。由此可得出结论:改善体质与治疗颈动脉斑块之间有明确的相关性。
本课题的目的旨在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医
揭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体质学说,
颈动脉斑块的防治提供中医治疗依据,对体质学说的
发展和颈动脉斑块的防治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人的认识,结合本课题的结果,我们认为,中医体质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即痰湿、瘀血、阳虚体质的人群易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此假说成立,则进行体质方面的调治,则有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起到预防作用;已经形成之后,起到治疗作用,防止斑块破裂、脱落,并有可能对斑块缩小乃至消失,斑块的性质及稳定程度的改善(如从软斑到混合斑或硬斑)起到一定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做到
参考文献
[1]王琦.论辨体论治的科学意义及其应用(一)[J].浙江中医药大
2006,30(2):130-133.学学报,
[2]王琦.论辨体论治的科学意义及其应用(二)[J].浙江中医药大
2006,30(3):220-224.学学报,
[3]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02,71,18-19.[4]刘渡舟.伤寒论语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5,64,
36.[5]吕志杰.金匮要略注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47,
270,297,83.[6]刘渡舟.伤寒论语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35,80,37,36.[7]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小”等表示体质的强弱。
[7]
在新的研究阶段,王琦带领课题组运用文献学、信息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数据的计算机检索和统计分析,再次进行了体质分类与特征表述研究。对于体质特征、发病倾向、形成因素四古代文献按照命名、
个方面;现代文献从体质分类及特征表述的统计分析,对408个特征表述数据,以及总数1247例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平和质(A型)、气虚质(B型)、阳虚质(C型)、阴虚质(D型)、痰湿质(E型)、湿热质(F型)、血瘀质(G型)、气郁质(H型)、特禀质(I型)九种中医基本体质
并从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类型的概念,
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体质特征
表述。本课题应用王琦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辨证,并探索体质与颈动脉斑块
以及缩小、稳定颈动脉斑块治疗对体质改形成的关系,
善的影响,取得了初步成就。
古代中医未明确提出对颈动脉斑块的概念,对动
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认识散见于肥胖、痰浊、膏胸痹等疾病之中。中医理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脂、
块系嗜食肥甘,缺乏运动,或年老体虚,气血不得周流,导致瘀血、痰浊互结于血脉之中而成,其形成又能进一
。痰湿体质的人,步阻碍血液循行,甚至引发“中风”多嗜食肥甘厚腻,形体肥胖,体质脂质含量明显增多,
血液黏稠而循行迟缓,脂质易于沉积于血管内壁而形体内素有瘀血,阻滞新血生成斑块。瘀血体质的人,成,阻碍血液运行,瘀血与痰浊搏结而形成斑块。阳虚体质的人,阳气内虚而阴寒内生,寒凝血涩,血行迟滞,加之阳虚而气化不利,水液输布障碍,致水湿内停,血管中水分减少而血液黏稠,不易流通,血液与体内痰浊互结而形成斑块。
本科陈学忠主任医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肾虚血瘀的概念,认为衰老的病理基础是肾虚血瘀,补肾延年益寿,其自创的健脑通脉片活血法可以延缓衰老,
并已取得生产批号,目前在本院用于临床已二十余年,
广泛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痉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等疾病,其主要着眼活血化瘀,是在肾虚血瘀理论指导下开发于补肾健脑,的中成药物,并于2004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本科已经成功申报有关健脑通脉片的省、局级科研项目两个,尚有两个正在申报中。软脉化斑汤是在健脑通脉片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升级,加入土鳖虫、蒲公英的药对,可进一步疏通血脉,荡涤血中脂质、瘀血,从而起到缩小、稳定斑块的作用。除药物进行了适当加减外,尚进行了剂型改革,由片剂改为颗粒剂,其药理、药代学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目前尚未取得生产批号,故本课题暂且用汤剂代替。本课题通过对颈动脉斑块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体质辨识,还发现:经治疗后,斑块明显缩小或者性质
[5]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殧
下一篇:羽毛球教学大纲专研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