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影响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的因素。 1、实验人员在取样或试验过程中污染微 生微。 2 、生物学分析方法本身的误差。 3 、样品中或环境中微生物分布不均匀等 因素在药品检验中,为保证微生物试验数 据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 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按良好的实 验室规范指导试验。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人员、培养基、菌种、实验室的布 局和运行、设备、文件、实验记录、结 果的判断等。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人员培训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均要受到教育、培训及 具备相关工作的经验。 微生物实验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 背景。 岗前培训 1 、根据实验人员的岗位及职责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 2、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的培训 3、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培训 4、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 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1、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 包括: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按排、 预 算、实验室研究、实验结果评估和数据 偏差的调查及技术报告书写等。 。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设施规划和运行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微 生物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要求。合理 的规划及活动区域的划分将提高微生物实验室 操作的可靠性。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无菌室布局无菌室应远离交通干道、厕所及污染区,应 选上、下水道及其他安装适宜的位置。无菌室的 配套设施包括洗刷、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灭 菌物品存放和传输、培养间、结果观察、试验菌 实验和办公室等,要集中,减少污染,便于管理 和使用。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划实验室应划分成洁净区、无菌区和培养区 等。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应符合《中国药典》无 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试验环境的要求 1、独立设置的洁净室(区)或隔离系统 2 、细菌(真菌)实验室 3 、培养室 4 、培养基及实验用具准备(包括灭菌)区 5 、样品接收和储藏区、标准菌株储藏区 6 、污染物处理区 7 、文档处理区等辅助区域 对上述区域明确标识。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控制程序和操作规程 实验室应建立控制程序和标准操作规
程.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无菌抽样特别是无菌生产的产品。应有非常严 格的无菌防护措施,避免在抽样过程中造成微 生物的污染。。 隔离器技术也适于微生物试验或无菌试验。隔 离器也应定期对试验区的洁净度和灭菌效果等 功能进行验证。。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实验室使用的消毒剂应无菌对并定期更换 。 污染微生物的样品,需进一步分析鉴定, 均应在阳性菌
实验室进行。 被检样品应有传递、储存、处置和识别管 理程序。待验样品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 应明确规定和记录储存条件。 废弃样品和有害废弃物应制定处理规程。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设备 实验室应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 应的仪器设备,其种类和型号、测量范 围和准确度等应满足检验的要求,设备 的安装和布局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 清洁和校准。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 制度。 为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应定 期维护和期间核查,并保存相关记录。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重要的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保证 其运行状态正常和受控,同时应有相应 的备用设备以保证试验菌株和微生物培 养的连续性.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3、对于一些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仪器设 备 、无菌器具应有明确标识及标准的操 作规程。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记录规范化管理 记录档案将充分证明试验规范化和检验结 果的真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人员 2、试验设备 3、培养基及稀释液 4 、试验操作程序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实验记录的保存 完整的实验记录,以便确认数据的完整 性。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实验记录应是原始记录,为保证实验记 录的真实性。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 1、培养基的质量和规范化操作 2 、菌种的保藏 3 、实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微生物 知识 管理
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1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 、贮藏条件 3 、质量控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