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著导读讲义】04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名篇名著导读讲义】
《庄子》
(汤书昆)
庄子其人及其传闻事迹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人(今安徽省蒙城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为同一时代人。一生多在民间,据记载曾经任过蒙地漆园的管理人——漆园吏,堪称平民哲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宗师,一生非常有飘逸出群的魅力,其人、其事、其学说均嬉笑怒骂,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前代故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当然,这类渺远的事迹不一定确实有其事,更多的是通过一种庄周式的“叙事结构”,来表达这位哲学大师的观念与风采。
《庄子·至乐》中又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君,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NB03ANB03A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终庄子一生,怪异不群与深刻通透融为一体,拉出了一道鲜活灵动的人生与学术风景线,从而令后世无限景仰。
有《庄子》一书,为庄周及后学合著汇编而成,系道家经典著述,亦名《南华经》,与老子《道德经》并称。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共52篇,今传33篇,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本人的作品,外杂篇为体现庄子学派精神的门人与后学混著。
《庄子》的文化与学术定位
庄周生活在先秦思想解放高潮时期,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时各派思想大师纷起,形成著名的“九流十家”格局,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性结构。
在先秦各大思想流派中,儒、道、法三家影响最为深广,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次之,名家、农家又次之;但从精神实质上溯源,与《周易》均有内在的相容性,可以说文化的基础结构相当。汉代开始,佛学各流派东传后蓬勃兴旺,才又建立了差异性比较鲜明的另一类文化基础结构。中古以后,随着禅宗、心学的崛起,两大基础结构柔性接轨,中国经典文化进入圆融化阶段。
道家是典型的东方自然哲学集大成者,源起于楚地文明,诡秘玄奥、抽象深刻、穿透性极强。在诸子百家中,道家是中国文化两大基础结构接轨运行的最佳思想中介,曾以“儒道互补”命题成功地搭建了中国人心灵的超稳态构成,影响确实极为深远。
《庄子》与《老子》一书同中有异:《老子》玄妙莫测,冷静收敛,基本上是在十分抽
【名篇名著导读讲义】
象的终极原则层面推演天地逻辑。《庄子》自由挥洒,一针见血,重在揭示人生逻辑里的认知陷阱,理缜密而说形象,又切近人性的最直接层,故而极有哲学魅力。古谚云:“少不读《庄子》,老不读《三国》。”言其最有“易性”力量也。十分奇妙的是,道家学说在现代自然科学中获得了相当大的思想空间,仅以20世纪论,著名科学家中,量子力学的宗师玻尔,大家泡利、惠勒等均十分推崇道家动态系统平衡演进模型,玻尔甚至把太极图作为其研究所的标志;中国科学史研究巨匠李约瑟毕生探索东方科学智慧,对老庄自然哲学的精妙推崇备至;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从庄子学理中悟得宇宙玄理,曾撰《濠上之鱼》等数篇文章阐述体会,并在国际会议上特别推动主题性研讨;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以《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而轰动全球,其中对老庄之道的科学透视开辟了当代学术研究的新思维空间。
《庄子》的核心思想述评
1 哲学思想核心
即庄子自己感到非常得意的“相对主义”。《齐物论》篇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话说得山环水绕,但却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主体参与角度与定位点及规律的相对性把握问题,指示了人类认知的前提存在逻辑迷误点。他在同一篇文章中又举例道:“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因此,庄子认为世人自认为清理明白的规律与标准其实是相对的,一旦脱离人类中心论这样的前提性假设,“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NB03B乱,吾恶能知其辨!”庄子在二千多年前的认识,固然有往虚无化一端牵引的影响,却也有破除大迷津的棒喝作用。庄子的“相对主义”从学理上说与量子力学有神气相通处,但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风马牛不相及了。
下一篇: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