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18)

时间:2025-07-09

(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不同类型需特定的恢复基因。

⑶.质不育型是由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不育类型,只能保持不育性,但不能恢复育性。如IRRI运用远缘杂交培育的雄性不育系IR66707A (Oryza perennis细胞质,1995) 和IR69700A (Oryza glumaepatula细胞质,1996) 均具有异种细胞质源,其细胞质完全不同于目前所有的水稻雄性不育系。 这两个不育系属于细胞质型不育系,故其不育性都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

12、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上,为什么?

答:⑴.在20世纪60年代已发现玉米不育株的线粒体亚显微结构与保持系有明显的不同,从而推断雄性不育性可能与线粒体的变异有关;

⑵.分子生物学上发现,玉米的4种类型的细胞质,正常可育型N和不育型T、C、S。它们的线粒体DNA分子组成有明显的区别,而叶绿体DNA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且以这4种类型线粒体DNA作模板,在体外合成蛋白质,N型合成的蛋白质与其它3种均不相同,也推断存在于线粒体的基因组中; ⑶.已完成的玉米N型和T型的mt 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表明,N型mt DNA分别含有6组和5组重复序列,但只有其中的2组是两种mt DNA所共有的。就限制性位点的分布及Southern杂交的结果看,N型和T型所特有的碱基序列分别为70kb(N)和40kb(T),其余500kb的序列相同,且已从T型mt DNA中分离出一个专化玉米T型胞质不育基因Furf13。

⑷.Northern blot ting 分析表明,玉米正常株与C型不育株的mt DNA基因atpa ,atpb和 ckx*的转录产物的长度和数目不同,可能与C型雄性不育型的表现有直接关系。

⑸.除玉米外,在甜菜,矮牵牛,水稻等植物中,也发现不育系与可育系在叶绿体DNA的结构上没有差异,但在线粒体上有明显差别。

13、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

答:如果这植株是单倍体,那么这植株矮小,并伴有其它不良性状,雌雄均为不育,PMC减数分裂中期大多数染色体为单价体;而如果这是远缘杂交F1植株就较高大,营养生长旺盛,PMC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异常,雌雄配子均不育但雌性的育性强于雄性。生理不育是不可遗传的。核不育和细胞质不育均为雄性不育,雌配子正常可育,但核不育材料与其它材料杂交的F1一般为可育,F2的育性分离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细胞质不育的杂交后代可以保持不育(父本为保持系)或恢复可育(父本为纯合恢复系)。因此,可以从植株性状的遗传、植株形态、花粉母细胞镜检和杂交试验进行确定和区分。

14、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全部正常可育。将F1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株可育株和270株不育株。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 答:该不育系类型为孢子体不育S(r1r1r2r2) S(r1r1r2r2)×N(R1R1R2R2)F1 S(R1r1 R2 r2)全部正常可育 S(r1r1r2r2)×S(R1r1 R2 r2)F1 1可育(S(R1r1 R2 r2)) + 3不育(S(r1r1r2r2)+ S(r1r1 R2 r2)+ S(R1r1 r2 r2))

该不育系的不育类型的遗传基础为:其恢复基因有两个,存在基因互作。无论是杂交还是回交后代中,个体基因型中只有同时存在两个显性恢复基因时,才能起到恢复育性的作用。因此,在回交后代中出现1:3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

15、现有一个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有的F1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F2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3:1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将F1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后代呈1:1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试分析该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

答:该不育材料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其基因型为(MSMS)。该材料与可育材料(msms)杂交,其杂合体后代均为不育。一旦F1个体中出现少量可育花粉,自交后代即产生3:1的不育株与可育株的育性分离。F1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即产生1:1的 育性分离。至于F1不育株出现少量可育花粉可能是该材料的育性表现受环境条件(日照和温度等)的影响,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杂合体表现为可育。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