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13)

时间:2025-07-09

显性效应(D):是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I):是指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上述遗传效应在数量性状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由于加性效应部分可以在上下代得以传递,选择过程中可以累加,且具有较快的纯合速度,具有较高加性效应的数量性状在低世代选择时较易取得育种效果。显性相关则与杂种优势的表现有着密切关系,杂交一代中表现尤为强烈,在杂交稻等作物的组合选配中可以加以利用。但这种显性效应会随着世代的递增和基因的纯合而消失, 且会影响选择育种中早代选择的效果, 故对于显性效应为主的数量性状应以高代选择为主。上位性效应是由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的,也是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重要遗传分量。其中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部分也可在上下代遗传,并经选择而被固定;而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则与杂种优势的表现有关,在低世代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十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试比较转化、接合、转导、性导在细菌遗传物质传递上的异同。 答:

是否有性因子 是否需要载体

细菌之间是否需要接触 吸收DNA的方式 菌体的状态 是否形成部分二倍体

转化 无 无 否

单链吸收 受体菌感受态

接合

F 无 需要

边转移边复制的滚环模式

供体:Hfr,受体F- 会

供体向受体单方向

性导

F’ 无 需要

边转移边复制的滚环模式

供体:F’;受体F- 会

供体向受体单方向

转导

无 噬菌体 否

噬菌体直接注入 噬菌体侵染范围 会

供体向受体单方向

外源DNA不复制的单链

是否整合到自身染色体上 是 DNA转移方向 供体向受体单方

6.在接合实验中,Hfr菌株应带有一个敏感的位点(如aziS或strS),这样,在发生接合后可用选择性培养基消除Hfr供体。试问这个位点距离Hfr染色体的转移起点(O)应该远还是近,为什么? 答: 应该远。因为接合过程中,Hfr基因向F中的转移是在F因子的原点引导下进行的,离原点越近的基因,在受体中最先发生重组,而且重组频率最高,越远则越后重组而且重组频率越低。如果选择性基因离原点太近,那么选择的时候在消除Hfr供体的同时也杀死了定量的重组体。 7.对两对基因的噬菌体杂交所测定的重组频率如下:

-++-

ab×ab 3.0 %

-++-

ac×ac 2.0%

-++-

bc×bc 1.5%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