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2)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表达方式
描写
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1.描写类型及作用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
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记叙\叙事
(1)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1.烘托、衬托和对比:“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
38
上一篇:房地产样板间亮相
下一篇:年终会室内游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