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基本范式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法经济学基本范式
法经济学理论的理论范式之一:形而上学之范式
法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范式
法经济学范式包含着一整套基本假设、基本范畴、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它
1提供了一般的理论研究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有学者仔细研究了库恩的范式
概念,把它划分为作为哲学层次上的范式即“形而上学范式”、作为社会学层次上的范式即“社会学范式”、作为工具性意义上的范式即“构造范式”。这三个范式共同构成一个学科领域的完整分析范式。2 相应的,在法经济学上也可以找到三个范式:法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范式,它是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以科斯定理为主要内容的交易成本分析范式,是法经济学的社会学范式;谈判理论和法律的博弈分析则是法经济学中的两个典型构造范式。3
形而上学之范式:理性预期理论
法经济学的社会学范式:以科斯定理为核心的交易成本理论
法经济学的构造范式之一:谈判理论
法经济学的构造范式之二:法律的博弈分析理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经过200多年的精雕细琢,奠定了稳定的科学性的学科基础,这种学科基础就是表现在对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假设条件的一步步拓展、论证和完善之中。经济学之所以能够进入“法律帝国”,也就是有赖于这些成熟的基础理论。“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最大的不同点,不在于探讨的对象,而在于分析的方法”4 1 ①根据库恩对“范式”概念的经典解释:“‘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科学共同体’这个词。见托马斯·库恩著:《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157。法学领域也有学者关注范式概念,至少在国内的,就有张文显、梁治平、朱苏力、邓正来等人专门讨论过关于范式的问题。参见张文显:“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载http://www.77cn.com.cn;梁治平:“法律史的视界:方法、旨趣与范式”,载于http://www.77cn.com.cn/show.asp?id=1941;朱苏力:“三种范式?”,载于氏著:《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9页;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第23卷第1期,页3-23。②一个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方面无任何共同之处。”见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版,页291。另见Thomas S.Kuhn,The Structure of Revolution,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中文译本见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2 参见玛斯特曼:“范式的本质”,载拉卡托斯、马斯格雷夫:《批判与知识的增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 魏建:“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演变及其方向瞻望”,载《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
4【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新1版,
法经济学基本范式
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美国权威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给经济学下的定义。5——钱弘道:执行改革的经济分析
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实际上是自我利益最大化假设的规范表述,基本上等同于“经济人假设”。其基本思想是:
经济行为人具有完全的充分的偏好,具有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通过比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从中选出那个净收益最大的方案。她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就遵从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对行为人的基本要求;对选择决策环境的要求;均衡分析和效率的价值理念。——魏建,页29。
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的内涵是:从个体的视角理解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问题,个体的选择 决定了 社会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这是与整体主义相对的一种方法论。再具体的说,通过对社会中的单个人的思维与行为过程的研究,来获得对整个社会现象的认识。
作为法经济学,自然也是从个体出发来看待整体的,而不是从整体出发分析个体。从每个个体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基点来理解最后形成的均衡与否的结果。从具体的每一个法律关系的参与者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其决策的成本收益及其影响成本收益的各种因素,从而判断行为人的活动的方向和趋势,进而在众多的行为人选择的基础上判断整个社会的选择结果。如果得到的
法经济学基本范式
社会选择结果符合效率的标准,那么这个结果就是理想的是社会 想要的结果,否则就不是。如果不是理想的均衡结果,就要进行改进,直到符合之。
当然所有个体的决策加总是否等于社会整体想要的决策结果,是以个体主义为基础的所有结果面临的一个挑战。就微观经济学中的完全市场竞争之下的一般均衡而言,由于它本身就假设了个体决策的综合就是整个市场的决策,自然不是问题。但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囚徒困境博弈已经证明了个体决策的加总并不是社会整体的最优决 …… 此处隐藏:914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