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河南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
概况
黛眉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的新安县境内,南接秦岭、北连太行,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秦岭、太行之间,滔滔黄河在其脚下流淌。位于,北临黄河,与济源市及山西省垣曲县隔河相望;南与宜阳县接壤:西与渑县及义马市为邻:东与孟津县及洛阳市毗连。
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
以峡谷地貌、水体景观为主,以典
型地质剖面、地质工程景观为辅,
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
合型地质公园。园区由龙潭峡、荆
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万山湖五大景区组成,山地、丘陵、台地、黄河、湖泊等各种地貌的浑然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是黛眉山
地理的基本特征。园区内到处可
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保留完好的
地质遗迹景观,大型交错层理组
合的天然画壁、各型波痕组成的
科普走廊、不同泥裂纹组成的花
石景观,海滩沉积层序构成的千
层崖景观等,在国内十分罕见,成为公园旅游的一大观赏亮点。最典型的有黛眉山方山、荆紫山方山、青要山方山。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08
平方公里。
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成因
华北地台是我国唯一的,也是世界少
有的以“稳定”著称的古陆块,在长期
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于12亿年前的
中元古界,黛眉山地区成为大海的滨海
地带,沉积了一种独特的紫红色石英砂
岩。大约在距今5.4亿年前
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
海平面的上升,整个华北地
区已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地势平坦,海水浅而动荡,长期稳定的陆表海环境下,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广海碳酸盐岩。此后,受加里东全球性地壳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台整体抬升,遭受风化剥蚀,直到距今3.2亿年前再次发生海侵,形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含煤建造。在长,达10亿年的沉积过程中,华北地台经历了3次由海进到海退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和保存了大量的陆表海沉积构造遗迹,完整地保留了
这些在地质历史上已经消亡了的、特殊的古代海洋的沉积遗迹。 主要看点
■ 方山地貌景观
方山地貌景观是黛眉山最具特色的地貌景观。其形成为距今
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500~260万年形成的夷平面。260万年以来,由于山体的强烈抬升和流水作用的深度切割,导致区内嶂谷纵横交错,形成了山顶平缓如台,四周为断崖围限的方山地貌景观。气势恢弘,雄险壮观。海拔1346米的黛眉山,四壁如削,千姿百态,或如危塔,或如城阙,或如楼阁,或成坛台,连绵不断,鬼斧神工,山顶却开阔平坦,林木茂密,花卉丛生、数百亩的高山草甸水草丰美,在山顶平台的外缘,是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红崖、碧水、森林、草甸,共同构成一幅雍容华贵的丹青画卷。在中原地带实属—大奇观。同时,受北部的黄河大断裂的影响,公园的岩石中发育了两组近于直交且连同性好的垂直节理,流水沿紫红色石英砂岩的两组垂直节理深度下切,形成了公园内两岸伟岩半空起,绝壁相对一线天的红岩嶂谷景观,置身于漭漭青山之中,深邃幽静,超凡脱俗。
■ 峡谷
龙潭峡 又称龙潭大峡谷、八里迷谷,位于
石井乡西南部,在城崖地和荆紫山之间。为一
峡谷型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在断块隆
升背景下产
生、后经河流
深切形成的红岩嶂谷。全长5.5公
里,宽十余米,最窄处不足1米,
峡深达数十米至百余米。下游的五
龙湖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
一派高
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峡平湖之风光。龙潭河流水潺潺,沿山谷蜿蜒,宛若青龙盘绕。谷底流水,因地势的起伏,形成瀑布、急流、涧溪、碧潭;峡谷景观别具特色,一线天、石门、天井、瓮谷间列分布,崖壁、栈道、崖廊、石坎异彩纷呈;天然石碑记录了黛眉山地质历史时
期的山崩地裂,侧看成刀,正看成碑,高约30余
米,大有凌空遏云之势,堪称“天下第一刀”、 “人
间第—碑”。石质天书写下了公园12亿年前后的
沧桑:自然奇观林林总总。
黛眉峡:峡长达40公里,不仅长度最大,而且
是一条科普走廊,峡内有多种地质遗迹,蜂窝崖、大型交错层理,泥裂、结核等,均十分典型,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更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龙潭峡:峡全长约5公里,是一条由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两组张节理切割形成的深切峡谷,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云蒸
霞蔚,激流飞溅,红壁绿荫,处处进
发出诗人般的惬意浪漫。不同时期的
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巨
型崩塌岩块形成的波痕大绝壁国内
外罕见。并有8大自然奇观(浮光罗
汉崖、水往高处流、石上天书、仙人足迹、神女出浴、绝世天碑、波浪石屏、石上春秋),是中原地区罕见的山水画廊。
双龙峡:与连珠峡联珠壁合成双龙大峡谷,
二龙戏珠的神话故事
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在此成为人间—景。以雄取胜,重力崩塌形成的壁立长崖,赤壁丹崖形成的飞瀑流泉,巨大水流形成的瓮谷旋潭,造型叠岩形成的像形石景等,在峡内 …… 此处隐藏:120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