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黄光裕管理与领导力的难题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刘澜:黄光裕管理与领导力的难题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企业内斗,这是一出波谲云诡的商业戏剧,这是一个寓意丰富的管理案例。这个“大片”涉及到数十亿的资金,十几万的群众演员,众多的联合主演,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两大主角。一方是创始人兼大股东,另一方是董事长加管理层;一方是曾经的中国首富,现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囚犯之一,另一方是曾经的竞争对手,加上曾经的心腹和亲密战友。这就是发生在国美电器的所谓的黄陈之争,或者所谓的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争。
这场争斗,最主要的当然是利益之争。一句老话再次响起: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永恒不变的只是利益。然而也不只是这么简单:这是怎样的利益之争?又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利益之争?这是自私的理性人之间的“狗咬狗”的老故事?还是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人问题”的新版本?这是越王勾践卧般薪尝胆于敌营终于盼来亮剑机会的私人复仇?还是维护与出卖**品牌的**大义?这是追随业绩创造者的出于公司利益的商业逻辑,还是有奶便是娘的出于个人得失的感情背叛?
这场争斗,也是领导力之争。其中涉及的人性的复杂性,乘以商业的复杂性,加上政治、法律的层面以及时代背景,使得任何单一的视角,都无法看清问题的全局。单从领导力的视角,当然也无法看清问题的全部;然而领导力这个视角的优点,就在于它其实是多个角度综合在一起。从领导力的视角看黄陈之争,至少有以下几个角度,或者说,体现了以下的领导力的难题。
第一,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是领导者创造了组织业绩,还是说组织业绩是由诸多因素造就的,加在领导者头上的光环只是被人为地放大了?比如,是张瑞敏创造了海尔的成功,还是如郎咸平所说,任何人只要具有了张瑞敏拥有的条件,都能够带领海尔走向成功?
国外学者进行的一些定量研究,发现CEO在企业业绩中的贡献大概为10%多一些。即使我们认可这些定量研究的准确性,也很难阐释这个数字的意义:这到底说明领导者的贡献是大还是小呢?组织领域的著名学者詹姆斯。马奇研究过美国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发现大学校长是谁,对大学的业绩没有什么影响。流行的看法是,组织成功与否
,反映了领导者的能力差异。马奇坚持认为,已有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
那么,国美的业绩到底是黄光裕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是诸多因素集体作用的结果?而在黄光裕出事之后,国美在陈晓的领导之下屹立不倒,是陈晓的个人能力强大,还是即使没有陈晓,换上张三、李
上一篇:一位研究生导师心目中理想的论文
下一篇:冠心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