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1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1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神话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意蕴丰富,易理解。学习本文,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内容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本课教学设计按照走进神话——初读神话——解读神话——改写神话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培养和提高自己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走进神话(新课导入)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的灿烂夺目的瑰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往往表达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理想。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盘古开天辟地》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则神话故事《夸父逐日》,踏着夸父的足迹去追逐心中的太阳。
2、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富于神化传说色彩的地理著作。
全书共18卷,内容包含着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研究我国远古社会的重要文献。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初读神话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老师指导字音、节奏),全班齐读。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读懂课文:
重点字词、词类活用及句式: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1
②渴,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饮:动词用作名词,喝的东西。
③饮于河、渭。饮:动词,喝水;倒装句,状语后置。
④河,渭:即黄河,渭水。河:古今异义词。
⑤北饮大泽:大湖。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道:名词作状语,在途中。
⑦省略句:渴,欲得饮省略主语(其)渴
北饮大泽省略介词于北饮于大泽
化为邓林省略主语(杖)化为邓林
3、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旁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一起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4、概述情节: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日?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这个故事为什么能够经久流传,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三、解读神话
(一)讨论研究:
1、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非常美好,既是夸父精神的延续,又给人类留有无限生机,给人无限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4、这篇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1
可以化手杖为桃林,气概非凡,本领非凡。而太阳是大自然的象征,追赶太阳就是为了征服自然。
这个奇妙的神话通过叙述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对比阅读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è树名)木,有鸟焉,其状如乌(乌鸦),文(通“纹”,花纹)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āo呼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填塞)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都表现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和顽强意志。
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启迪。
6、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
生1:要学习夸父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生2:要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生3:我们也要分秒必争 …… 此处隐藏:236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