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北宋 王安石
教学要求 1.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内容、 主题思想。 2.掌握艺术特色,了解王安石 政论文风格和特点。
学习要点 了解王安石。 部分词语及句式用法。 体会论证层次。 了解时代背景,体会历史重大变 革时期作者思想活动与政治主张 。
作者生平 王安石( 1021—1086)字 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 思想家,政治改革家,被 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 改革家”。中国文学史上 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唐 宋 八 大 家 之 一 ,诗、词、 文皆出色 。 晚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主持变法,一个备受争 议的人物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王益,字 损之,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是一个 有正义感且颇为能干的下层官吏。王安石从小随 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 面和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他少年博学多思, 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 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 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 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 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 奠定了思想基础。
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22岁登杨镇榜 进士第四名,不久签书 淮南判官,开始了仕途生
涯。几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局部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他留心民生疾苦, 多次上书兴利除弊,以舒民困。嘉祐三年(1058), 撰写《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变法主张, 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 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1059年从常州知州调为提点江东刑狱,上万言书《上 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五年入 朝为三司度之判官。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荆 国公,积极推以新法。他被屡次罢免,屡次起用,熙 宁九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元丰 八年司马光为相,全部废新法,王安石忧愤成疾,次 年 病 卒 , 66 岁 , 谥 号 文 。
王安石思想 ( 1 )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老子的传统的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主要见于其著作《洪范传》和《老子 注》中,后者已经散佚。 ( 2 )政治思想:维新变法,富国强兵。他提出了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耳 发馈的政治思想。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 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 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 国
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 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宁 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思想
(3)文学思想:重道崇经,重视世用,兼顾华彩。 其文学观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虽不排斥文学的 艺术性,但更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 他认为 “文贯 乎道”(《上邵学士书》),“治教政令,圣人之 所谓文也”(《与祖择之书》)。所以文章应当” 详评政体,缘饰治道,以古今参之,以经术断之” (《张刑部诗序》)。“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 矣”,反对“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 以僻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强调文 学的实用价值,“要之以适用为本。”“巧且华不 必适用”,“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宋史·王安石传》:“安 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 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 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 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 俗之志。”
1、早年声誉很高,被视为“非常 人”。政绩卓著,超凡脱俗,才高学 富,士大夫恨不识其面。 欧阳修《赠王介甫》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2 、在万众期望中进行变法,又不断 遭到反对,产生新旧党争,欧阳修、 司马光等转而反对。王安石被罢相。
3、王安石复相后,报复原来倚为腹 心的吕惠卿、曾布、章惇三人。新党 内部互相倾轧,力量大大削弱,王安 石孤立无援。 4、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在江宁养老。 江宁十年,浪迹山野,博览佛经,著 书立说,极其痛恨“福建子”。
王安石的作品见于《临川先生文 集》。其诗歌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 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长于 说理。 如《感事》(舒州任上)诗从经济 方面描写和揭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 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 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 九。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
闲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况是交冬 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闭仓庾,县吏 鞭租负。相邻铢两征,坐逮空南亩。 取梓官一毫,奸桀已云富。彼昏方怡 然,自谓民父母。朅来佐荒郡,懔懔 常惭疚。昔之心所哀,今也执其咎。 乘田圣所勉,况乃余之陋。内讼敢不 勤,同忧在僚友。 如《详定试卷二首》(任科举主考 官)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要求起用有经世济国能
力的人才。 《详定试卷 …… 此处隐藏:94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