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安排检验程序(拓扑排序)报告书(12)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示例数据:输入:学期数:5,课程数:12,课程间的先后关系数:16,课程的代表值: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课程间两两间的先后关系:v1 v2,v1 v3, v1 v4,v1 v12,v2 v3,v3 v5,v3 v7,v3 v8,v4 v5, v5 v7,v6 v8,v9 v10, v9 v11 , v9 v12,v10 v12,v11 v6输出:第1学期应学的课程:v1 v9第2学期应学的课程:v2 v4 v10 v11第3学期应学的课程:v3 v6 v12第4学期应学的课程:v5 v8第5学期应学的课程:v7
四 总结
经过近三个星期的不断的学习与努力,有收获,有挫折,终于完成了《教学计划安排检验程序(拓扑排序)》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从最开始确定程序设计题目到算法基本完成,从运行程序中逐步完善再到设计报告说明书的结束,每一步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进步的重要历程。这次课程设计的完成,我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接下来的学习期间,我会尽最大的可能去拓宽自己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知识,并在不断地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理论,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自己的技术与能力。
通过去图书馆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以及在网上与他人探讨,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使程序设计一步步完善起来。我也切实认识到做程序设计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不曾遇到过的难题,比如此次程序设计中,要查阅相关资料,明白拓扑排序的定义以及实现拓扑排序的代码,认真细致的分析题目,根据题目得到拓扑排序的排列序列,在多种思路中寻找到时间复杂度最小的方法,实现程序的最优化……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只要认认真真的用心去做,其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一一解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术,本次程序设计使我不仅深化理解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并且在总体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课程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了综合训练,使我在今后的编程读写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在今后的不断学习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能,使得自己更加适应现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未来的舞台更好的展现自己。
总的来说,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每一次的小成功都会有一份喜悦,程序的完成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晶。最后,感谢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学哥学姐的建议,网上热心人得帮助。
下一篇:化验工培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