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题(10)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高中语文试卷
“文”“质”及其关系的认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1)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2)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释:(1)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2)若为:怎样。
1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寓有一番寄托。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20.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
上一篇:立刷蓝牙手机POS机产品说明
下一篇:共青学校全员育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