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防腐1 (1)
时间:2025-05-14
时间:2025-05-14
第一章 金属腐蚀基本原理第一节 电化学腐蚀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1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1.1.1 化学腐蚀原理及反应 1.化学腐蚀的机理
§1.1化学腐蚀
当金属与非电解质相接触时,介质的分子(如O2、H2S等)
被金属表面所吸附,并分解为原子,然后与金属原子化合,生成腐蚀产物。反应式: 通常此过程进行到
mMe nX Me X m n式中:Me—— 金属原子; X——介质原子。
腐蚀产物膜足以阻 止介质原子的扩散, 即形成完整的保护 膜后停止。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2.常见的化学腐蚀
1)金属的高温气体腐蚀 高温硫化:含硫化物油气对炼油厂和天然气净化厂容器
及管束的高温硫化,即高温下硫化氢分解出的活性硫与 碳钢表面直接作用产生腐蚀。
在375℃~425℃环境中,反应式:
Fe H 2S FeS H 2 H 2S S H 2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3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2)金属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非电解质溶液是指不含水、不电离的有机化合物, 如石油、苯、醇等。这类腐蚀往往比较轻微。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4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1.2 电化学基础知识发生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而电化学保护
正是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有力措施。两者的理论均以电化学为基础。依靠腐蚀原电池的作用而进行的腐蚀过程叫做电化学
腐蚀。电化学腐蚀是腐蚀原电池电极反应的结果。因此,掌握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对于从事电化学保护的工程技术入员 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5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1.2.1 电极电位 电极:电子导体(金属等)与离子导体(液、固体电解质)接触,并有电荷在两项之间迁
徙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它可由一连串的“相”组成,一般情况是一端相为金属,另
一端为电解质,以金属/溶液示之 。例如,锌铜原电池中,铜与锌分别插入硫酸铜与硫酸锌电解质溶液中,就构成了铜电极 与锌电极,如图l-1所示,表示为 Cu / Cu SO4 , Z n / Z n SO4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6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可以导致在电极和溶液的界面上建立起离子双电层,还有偶极双电层和吸附双电层。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
即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7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电极形式
(1)金属电极(纯金属,100%)
(2)气体电极
( Pt ) H / H2 , H2 2H 2e( Pt )O2 / OH , O2 2H2O 4e
4OH
( Pt )Cl2 / Cl , Cl2 2e 2Cl (3)复合电极(常见)(含有杂质,量可多可少)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8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双电层结构
离子双电层: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处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离子只在一面
承受着离表面较远的金属离子及电子的作用,而与溶液相邻的一面,由于极性水分子的作用,将发生水化,如果水化能较强,金属离子进入表面液 层成为水化离子。
(1)金属+电解质溶液(水的极性作用)→金属表面离子水化(水化能>金属本身对其的吸引力)→金属离子进入表面液层成为水化离子→电子留在 金属上,使金属带负电,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使溶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双
电层出现妨碍金属离子继续向溶液迁徙,使水化速度减慢,达到动态平衡,金属与溶液间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极电位(负电性金属,Fe等)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9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2)当水化能较弱,即金属键能>水化能,则金属表面吸附溶液中 的部分金属离子→形成双电层→动态平衡→金属与溶液间产生
电位差→形成电极电位(正电性金属,Cu等)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10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吸附双电层:由于某些离子、极性分子或原子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而形成双电层→形成吸附电位差。如将Pt放入含氧水溶液中,氧分子吸附在Pt表 面→离解成原子→氧原子夺取Pt表面的电子并和水作用生成OH-,使溶液 带负电,使金属表面荷正电→形成双电层。此种电极称为氧电极。 如果溶液中有足够的H+,也会夺取Pt的电子而H+成为H,也形成吸附双电层, 此种电极称为氢电极。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11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在金属/溶液界面上还可能由于一部分电子溢出晶格,在金
属表明上形成由逸出晶格的电子与表面的金属离子构成的双 电层。这样产生的电位差称为表面电位差。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12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双电层模型
双电层结构: 人们对双
电层的认识经历了一百
多年漫长的历程:1879年Helmholtz提出了类似
与平行板电容器的“平板双电层模型”
The Teaching Plan Made By Zhou Hao
13
地下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
1910年Couy(古艾)、1913年Chapman(查普曼)建立了
“扩散模型”,认为液相中的反离子呈单纯的扩散分布; Stern(斯特恩)于1924年提出了兼有前两种模型特点的
上一篇:最新公司章程(工商标准)